余村是如何做到“垃圾不落地”的
本报记者牟汉杰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10多年来,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余村这个仅有1000多人口的小山村,如今已经发展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其推行的“垃圾不落地”试点,已经形成了“余村模式”,向全省推广。
垃圾一直是困扰农村环境治理的“难事”。让垃圾不落地,余村是如何做到的呢?
记者近日走进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揭开了问题的答案。
余村地处浙北天目山北麓,是天荒坪镇西侧一个小山村,因天目山余脉——余岭而得名,青山环绕,漫山翠竹。这里也还是浙江省科普示范村、安吉县科普教育实践示范基地。来到余村采访,最让记者感到吃惊的是,村里的主干道上,竟然见不到一点垃圾。也看不见垃圾桶和垃圾投放点,村里的道路干净整洁。陪同采访的安吉县科协副主席程维新说:“在余村,垃圾是不落地的,其它时间是看不见垃圾桶的。”
提起垃圾桶,人们往往想到它滋生蚊虫、散发异味,因此谁也不愿意垃圾桶摆在自家门口。在余村,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村庄处处洁净美,垃圾桶变得“不受待见”。
2015年,余村率先推行垃圾不落地试点。实行“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在收集过程中均做到“垃圾不暴露、转运不落地、沿途不渗漏、村容更整洁”。这一做法成就了垃圾不落地收集模式,即“余村模式”。
据介绍,近年来,余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引进专业物业公司负责保洁。每天早上6时30分,一辆垃圾清运车伴随着音乐驶来,村民们陆续拿着垃圾桶来到车旁,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不同属性进行倾倒。收集完毕后,清运车直接开到街道资源循环利用中心进行处理。“垃圾不落地这一收运方式,和垃圾分类处理不矛盾,解决了农村垃圾处理的一系列问题。”程维新告诉记者。
目前,安吉已在全县铺开这项工作,有88个村庄已经通过验收,五成行政村实现了垃圾不落地。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