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村变身美丽乡村
—解开“常德老区第一村”的振兴“密码”
安乡县梅家洲村是洞庭湖区的革命老区。1928年10月,安乡梅家洲党支部成立,孟晓梅任支部书记,开展游击活动。1931年冬,孟晓梅带领安乡游击队夜宿梅家洲,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11名游击队员英勇牺牲。革命先辈用鲜血染红的梅家洲村,被誉为“常德老区第一村”。解放多年,梅家洲一直戴着贫困村的帽子,村民依靠种植传统粮棉油勉强维持生活,很多村民不得不外出务工。
梅家洲村坐落在虎渡河畔,荆八公路穿村而过,全村总面积9700亩,其中耕地面积4800亩,总户数906户,人口3565人。近五年,在梅家洲村支两委的带领下,该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重塑了烈士陵园,打动了能人返乡,找准了有机产业,走上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调”的良性发展之路。2017年,梅家洲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短短数年,从革命老村到美丽乡村,梅家洲有怎样的发展妙招?其中曲折,还得从叶贵桃当选村支部书记讲起。
重整旗鼓再出发 筹资建墓树精神
村支两委没有战斗力,便没有凝聚力,群众多有怨言,不支持不信任。而群众不支持不信任,又会进一步影响战斗力。2002年,叶贵桃当选梅家洲村第十届党支部书记,等着他应对的是道路不通、沟渠不畅、人心不齐等诸多问题,当时村里还欠了100多万元的债务。叶贵桃勉强干了一年,村里人心涣散什么事都推不动,开个会都喊不来人,他心灰意懒辞职不干了。2006年,歇了三年的叶贵桃,在大家的推举下再挑重担,决心要让梅家洲变个样。
从哪儿入手?叶贵桃和村支两委想到了革命老区这个招牌。在各级部门支持下,通过多方争取,筹集了8万元资金,修建了一座像模像样的烈士陵园。孟晓梅等11名烈士的陵墓安放在此,成了村里的祭奠先烈的固定场所。烈士陵园,让很多年轻人重新认识了本村的历史,增添了几分荣辱感。孟晓梅的侄子在广州工作多年,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回过老家,因为道路泥泞杂草丛生,当年冲着祖坟的方向磕了个头就再也没有回来过。2010年,在外听说村里修了孟晓梅墓,他当年清明节回来,跪倒在烈士陵园嚎啕大哭,边哭边说:“终于回家了。”
修建陵园虽然没有花很多钱,也没有为村民解决什么实际困难,但村民们看到了村支两委为群众办事的决心,找回了梅家洲人脱贫致富的信心,村支两委在群众中的威信逐渐树立起来。
重温乡情聚人心 能人返乡兴产业
陵园建好了,但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水里有血吸虫、沟渠堵塞,村里连个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要干的事有很多,但考虑到村民收入有限,集资修路根本行不通。群众对村支两委有了期盼,叶贵桃很欣慰,但也感到了压力。他一样样盘算了村里的资源,与村支两委谋划村里的发展道路。大家都觉得村里要发展,光靠村里几个干部,肯定不行,必须引进人才、引进产业。叶贵桃把目光投向了从梅家洲走出去的成功人士,开始建立自己的“人才库”。
2007年清明节,村里干了件大事,把所有回村祭祖的乡亲全部请到村部,由村里宰猪杀鸡摆酒摆席统一开餐,向大家报告家乡的情况和想法,欢迎在外创业的亲人们多回家看看。单家独户的小事成了全村的大事,这一天,全村人都沉浸在浓浓的乡情和亲情之中,心热乎乎地聚拢在了一起。清明节聚会,成了全村人的情感联络会、村情汇报会、献计献策诸葛亮会。
通过几年了解,叶贵桃已经摸清了本村外出成功人士的基本情况。他认为村里需要的乡贤必须具备2个条件:一是德行好,真心实意想造福家乡的人;二是实力强,能够带动村民致富的人。综合这两方面,叶贵桃从十多个“成功人士”中选中了梅培元。梅培元外出创业20多年,已是洋泰集团董事长,集团主营金属制品加工销售。虽然早就认识梅培元,但提议回乡办金属加工厂被拒后,叶贵桃一直没有正式和他谈村里的发展。当时,村里确实不通路、不通水,市场和原材料都很远,投资预期不佳,叶贵桃也不好多说。
为了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村支两委豁出了一条心,借外力讨资金办实事。常德、长沙、广州、深圳,跑项目跑资金,找领导找老乡,叶贵桃不辞劳累上下奔波,一心要改变村里的面貌。梅家洲抓住了新农村建设机遇,项目资金接踵而来,全村15条村级公路约8500米全部修成了水泥路;安全用水问题解决了,全村都喝上了自来水;沟渠通了,村里的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基础设施改善了,还得有产业。2014年清明节,叶贵桃早早就邀请梅培元一家吃晚饭,跟他谈起来了村里的变化和想法。梅培元看到家乡的积极变化非常高兴,也表达了要支持家乡建设的想法,当即表态捐资50万元修路。饭后,叶贵桃和梅培元就村里产业规划、村民文化生活、贫困学生读书等问题聊到了半夜。一个月后,梅培元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择了生态农业方向,并委托自己的外甥女张妹返乡筹办。
回馈乡里助脱贫 多方共赢促振兴
梅培元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当时物资匮乏,家里很穷,梅培元早年的生活很是艰难,多亏了乡邻的接济和村里的救助,他才得以顺利完成学业。1993年毕业后,主动放弃分配的工作,到外资企业求职,后来又自己创办了公司。梅培元常说,“做人不能忘本,要懂得感恩”。事业有成的梅培元把下一步的事业放在了家乡,只因他对故土的情感。在他心里,家乡的土地就是黄金,只不过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他希望通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让家乡与时代接轨,打造一个纯生态农业的示范基地。
筹划之初,首先流转400亩土地就困难重重。2014年土地流转还是个新事物,很多农户不理解,简单地把土地流转当成是“卖祖产”。有的群众以为是梅培元回村圈地建别墅,也不同意流转。叶贵桃带着村支两委,一户一户地做工作、讲政策,先后召集了7次村民代表大会,可还是有很多群众处于观望态度。不得已,叶贵桃请来了法律专家一条条地解释土地流转合同条款,用自己的党性担保不改变土地用途和承包权。最后,看到大部分党员带头,群众才跟着签了流转合同。
2014年7月1日,湖南玖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计划3年在梅家洲投资8000万元发展生态农业。“近几年,梅家洲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资金超过了4000万元,笔笔账都有据可查。”叶贵桃掐着手指头给笔者算账,语气里透着自豪。目前,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水稻有机种植、加工、销售、储存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公司已流转土地2200多亩(其中有机水稻500亩,绿色水稻1500亩),注册了“梅公园”商标,500亩水稻和150亩鱼塘获得了有机认证,2017年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去年,公司销售绿色、有机水稻350吨,销售额突破900万元。除了有机水稻,公司还与农投公司合作开发乡村旅游,打造“梅”主题公园、国防教育基地,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公司入驻梅家洲村后,不仅自身发展迅速,还给梅家洲村带来可喜的变化。就村民增收来说,渠道得到拓展。有的村民把土地流转给玖源公司,可获得600元/亩租金,公司保障7个(合840元/亩)用工。农户不担任何风险,每亩可获1440元以上,比自己种收益更大。有的村民常年在公司务工,每年可获得收入3-4万元。有的村民把农房交给公司开发民宿,与公司按照四六分成。流转土地的农户,每家每年都收到公司送的大米30斤。养老院的老人每人每年都收到公司发的300元慰问金。就村集体来讲,收入来源更多了。公司每年给予村集体12万元土地流转服务费,另外按照10元/亩缴纳管理费用,加上转移支付,村里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44万元。村里有了钱,聘请了专职保洁员,组建了广场舞队,激励了妇女组长参与乡村治理,为村民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乡村振兴,群众是主体,乡贤是关键主体。除极少数村外,每个村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他们是村庄发展的宝贵资源。近年来,安乡提前准备规模流转地块,对接不同类型的农业招商需求,积极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梅家洲村在乡情招商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招商活县”战略实施注入了动力。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