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美”这个字
—— 安乡县安康乡仙桃村乡村振兴之路
本报记者 彭进军 通讯员 徐晓海 孙冰
游客划着小皮艇采摘菱角、莲蓬,红瓦白墙木栅栏,房前屋后红绿花,路面干净整洁,排排树植倒映水中。8月9日中午,记者来到安乡县安康乡仙桃村,在村支书吴刚的带领下,一路慢慢感受小小乡村4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次契机抓“美”
2014年,村子被确定实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听到这一消息,吴刚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这可是上级对村里生态环境、基础建设的认可。但同时,如何带领41个小组4697人全面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又让他心里倍感压力。
村委会在对村情和政策多次分析后,决定就水乡做好水文章,于是前往湖北省洪湖市考察。回来后,村里以200亩“荷田+泥鳅”模式小打小闹地开始了扮美村子的第一步。孰料,该片荷田不只景观漂亮,效益更是明显。这一步,便成仙桃村书写“美”字的第一笔。
吴刚看着白里泛红的荷花,看准了这将会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独有的风景。在逐年以流转土地的方式扩大规模后,目前“荷田”成片面积已超过3000亩。今年,村里又在穿村而过的高速公路沿线种上了荷花。吴刚要以这一特色,让路过的人见识“仙桃之景、安乡之秀、常德之美”。
光有荷花还不行,村里每户房屋都进行了“红瓦白墙灰裙”统一景观改造,最后村里出资农户出工对房子四周以木栅栏装扮,各自种上喜欢的花木点缀,这让全村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走在村道,看到每家每户屋前都有一个铁架子,上挂一个白色编织袋,记者不解,吴刚却笑着说,“这是装可回收垃圾的”。确实,一路走来,记者发现路上干净得没有一片垃圾,村民房前也是整洁有度。大热天里,满眼的清爽。
“今年3公里沟渠的菱角,估计可以创收4万元。”吴刚对这一既有景观作用又能增收的做法大有得意之色。原来,为了净化村子用于灌溉的沟渠水体,增加美观度,村里把眼光集中到菱角上。游客采摘收入,由沿线村民以宅基地为界“各归各”。农历八月十五左右,村里再出资将枯死的菱角统一清理。
为了扩大该村的知名度,在吴刚的带领下,全村不仅种植了500余亩的桃树,还适当在路边以桃树进行景观化。“桃子成熟了,游客不仅免费摘,免费吃,还可以免费带。只要你喜欢。”
三大融合助“美”
农旅融合、村企融合、党群融合可谓仙桃村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上的三大强劲“助推器”。
有了良好的开端,仙桃村便瞄准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规划了休闲餐饮区、观光游乐区、农事体验区、文化科教区,“两水一路一带”回型旅游线路,荷田观光、稻虾捕捞垂钓、蔬菜采摘等活动更是把园区变景区。
产业发展是立村之本,仙桃村深知这点。于是,村里全力协调农户、企业、集体三方利益,积极推进土地整村流转,大力发展生态立体种养。到目前为止,土地流转面积达8000余亩,发展了“荷田+鳅虾”“稻田+虾”“蔬菜+采摘”“水产+水生蔬菜”等。虽在农村,但发展也得按市场化。于是村里先后引进田地、水面、植保各有特长的3家公司,为该村产业壮大力量。各户除了土地流转收入,经营性、务工性、权益性收入也成为主要经济来源。
要改善全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公益事业,实现共同致富,仙桃村做到了党员和群众站在同一立场想问题,共同推进透明的村民自治。通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并成立环保委员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群众娱乐协会等自治组织,适时举办民俗文化节、歌舞比赛等节会活动。
四年硕果现“美”
经过4年的发展,仙桃村以水乡特色,用“最低的成本、最自然的原材料、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大力推进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兴村的建设,形成了莲鳅、稻虾、特色蔬菜、休闲观光为主的4大支柱产业。2016、2017年,全村综合旅游收入分别达到300万元、1000万元,年增长速度超过300%。依托产业发展,该村到户路面硬化率达95%,主干道可绿化面积绿化率100%,安全饮水率100%,电网改造、网络覆盖、有线电视入户率100%。
连续2年,安乡县的荷花节主会场都选在仙桃村。2015年,村子就被省委农村工作部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去年,还被评为“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村内籽莲产业园被评为“省级特色产业园”。
在主会场的荷塘边,吴刚指着眼前的荷花细数村子的荣誉。对于今后的发展之路,他满眼的“乡亲情长,责任重大”。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