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民富幸福来
—— 津市市毛里湖镇樟树村美丽乡村建设走笔
本报记者 俞鸿钧 肖慧 曾玲 单家庆
1月31日,迎着冬日的暖阳,记者一行驱车来到津市市毛里湖镇樟树村,映入眼帘的是白墙黛瓦充满湿地风情的村级服务平台,几根古香古色木柱做成的敞开式大门上刻着“樟树”两个大字。
据说,樟树村得名于村口的百年古樟,只见需要3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合围的百年古樟,巨伞似的树冠微倾,如同一位热情迎客的主人。“考虑到村里毗邻毛里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我们建设美丽乡村时将其与自然生态、资源禀赋相结合。”记者一路跟随樟树村党总支书记欧阳高平的脚步,感受樟树村这“湖畔家园、生态樟树”的特有风采和变化。
生态宜居村庄美
漫步在樟树村,只见村道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漂亮的垃圾箱排列有序,精致似花园的生态文化广场上不时有行人坐在别致古朴的摇椅上畅聊……一幅整洁幽静的美丽乡村风景犹如一幅幅秀美的画卷徐徐展开。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过去樟树村的真实旧照,如今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欧阳高平说,其实樟树村生态条件很不错,毛里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宣教中心、游船码头等主体建筑均在樟树村境内,205省道贯穿全村。因基础设施落后和村容不美,樟树村的发展曾一度停滞。
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近年来,樟树村按照“规划引导布局美、融合发展产业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宜居宜游生活美、健康文明风尚美”的目标,夯实基础设施,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先后新建了54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生态文化广场、垃圾分类中转站和垃圾分类回收屋。成立了村环卫协会,对全村520户农户发放“三桶一筐”和绿色存折,4名保洁员每天对全村的生活废弃物进行清扫、收集,及时进行处理,并按季度对农户垃圾分类进行“红黑榜”评选。
村里生态环境的改善,居住条件的提升,两年前辞职返乡创业的村民徐祥明感受最深。“虽说城市很繁华,我们村也不差;通组公路修到家,庭院开满花,这里的居住条件一点都不比城里差,何必舍近求远外出务工。”
兴业富民生活美
俗话说得好,乡村的美不仅要美在环境上,也要美在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上。
“如何提高农业发展效益,我们一直在反复酝酿,寻找合适的产业。后来,从十美堂的油菜花节得到启发,我们发现果木种植和湘莲产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投入低、收益高、产业链长、美化环境,既能跟本地农民种植习惯相吻合,又能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一举多得。”欧阳高平介绍。
为此,樟树村把果木种植、湘莲当主导特色产业培育。通过大力宣传推广,运用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2018年4月,由果木种植大户和经纪人组成的津市市毛里湖镇富民果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通过合作社成员农户种植+合作社销售的经营模式,让农民抱团发展产业从中分红获利。
“平日里,我们种植技术上、销路上有什么难题可以找合作社指导和帮忙。”51岁的陈武是富民果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大户,2018年他种植了220亩枇杷、150亩梨子,通过合作社进行销售,赚得盆满钵满。在种植大户的带领下,群众从事果木种植积极性极大提高。目前,合作社已有成员150户,其中贫困户20余户,农民纯收入由原来的13000余元提高到18000余元。
美,不仅在环境,更是在人心。谈起现在的生活,村民徐祥明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村里人干完农活,除了打牌很少有其他活动。现在大家空余时间跳舞,还可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生活充实了很多!”
一直以来,樟树村将培育文明乡风摆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大力开展“五户一家”、土地流转、回乡创业等一批好典型的评选创建活动,用身边的榜样带动村民提升道德素质。同时围绕农村赌博败家、封建迷信、高价彩礼、薄养厚葬、婚丧大操大办等问题,积极推进移风易俗,采取完善村规民约、党员群众签订不整“无事酒”承诺书等系列举措,提高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村民共护自然之美时也共建精神之美,使讲文明、树新风成为广大村民的新时尚,助人为乐、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良好风气渐渐在村民心中落地生根。
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让樟树村村容美了,产业兴了,人气旺了,老百姓对未来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而这样的图景,正在沅澧大地的农村越画越美。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