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蓬勃的村居生活
桃源县剪市镇喜雨村,40年前开始建沼气池试点,29年前就成为常德市有名的沼气村,如今仍然有200余户村民在使用沼气。且看——
沼气作为能源利用已有很长的历史。我国的沼气最初主要为农村户用沼气池,20世纪70年代初,为解决秸秆焚烧和燃料供应不足的问题,政府在农村推广沼气事业,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农村家庭的炊事,逐渐发展到照明和取暖。
1990年4月,时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丰茂在《沼气:农村文明建设的新支柱》一文里记载:桃源县喜雨乡建沼气池的农户接近一半,该乡湖提村和喜雨村建池户已达80%。
时隔29年,4月13日,记者走进撤区并乡、并村后的桃源县剪市镇喜雨村,看到这里依然是“沼气”蓬勃的村居生活。
沼气技术员一干就是40年
郭建初,1963年出生,喜雨村7组村民。
1979年,桃源县沼气办技术员黄宏勋来原喜雨公社喜雨大队办点,在大队长郭明海家试点示范建沼气池,刚刚初中毕业的郭建初被派去跟班学习,从此与沼气结下不解之缘。
“开始是用预制块建沼气池。当时从枫树乡(当时叫公社)运来10套预制块,在喜雨村(当时叫大队)6、7、8组(当时叫生产队)10户人家建沼气池,原料是稻草、猪粪、牛粪、青草,发酵产气,使用效果好,做饭、照明。虽然有了电,但供不应求,沼气补充,农民都喜欢。(19)81、(19)82年,湖堤、喜雨两村共60户建了预制块结构的沼气池;(19)83年,倒模打混凝土;(19)84年,红砖做模,混凝土现浇,方便、省事、建设快;(19)85年,喜雨村的技术员达10人,每个组1名技术员,建沼气池130个;到1990年,除了因地理位置和房屋结构不适合建沼气的农户,大多数农户都建了沼气池;2005年至2007年,村民搬迁重建沼气池,老沼气池加建浮罩式储气罐。我个人(自己家)建了2个沼气池。”郭建初道出了喜雨村的沼气发展史。
“喜雨村的沼气之所以发展快、效果好、村民喜欢,原料是第一关。师傅要求严格,农药、酸、碱、盐、有毒的东西都不能进沼气池,有杀菌效果的草、蔬菜,如烟草、大蒜、茶枯,都不能进沼气池。”郭建初说,沼气发展不好的地方只会建不会管。
时过境迁,目前,喜雨村仍有200余户村民在使用沼气。从郭建初的用户登记本上看到,他依然是沼气系统的维护者,换管子,换开关,换灶,维修浮罩,也还有村民请他建沼气池。
村民都说沼气好
唐仙枝,1961年生人,喜雨村8组村民。
“(20世纪)80年代初就建了沼气池,(19)98年外出打工,(20)04年返乡,(20)05年又重新建了浮罩式沼气池,国家补贴1000元,自己花了4000多元。喂5头猪,天气热的时候,沼气用不完,做饭、洗澡、烧开水都是沼气。天冷的时候,产气少一些,家里备了液化气洗澡用。现在就我和老公、外甥女3个人在家,女儿女婿都在外面打工,喂3头猪,沼气够用。”唐仙枝对沼气是满心喜欢。
随唐仙枝走进后院,虽听到猪哼哼叫,却闻不到一点臭气和异味。从后门出去,菜园、果园、茶园连成一片,经沼气池无害化处理过猪粪,已变成清水流进农田,滋养着蔬菜、果树和茶叶树。“一年产4000斤红薯,加上这片猪菜,都用来喂猪,猪粪又变成沼气。”唐仙枝指着去年种下的2分地的猪菜,道出了她家循环农业的生产链。
8组村民潘松柏冯美云夫妇,年过古稀。1982年建沼气池,2007年改建浮罩。
今年两老喂了2头猪,猪粪、大粪、鸡粪都进了沼气池,还要割些青草补充进去沼气才够用。“青草屋前屋后都有,沼渣一年出一次,用来肥田肥菜。”潘松柏拿出一根长长的竹竿,边对着沼气池进料口往里捅,边告诉记者,用了几十年的沼气,方便、划算。
冯美云把记者带进厨房,点燃炉灶,蓝色的火焰熊熊燃烧,一点也不比液化气和城里的管道燃气差。
据说早些年,村民做饭、照明、烤火、热水器都是用沼气。
沼气结合改厕好
刘桂堂,喜雨村党总支书记。
“并村后的喜雨村有1085户,3235人,50%的人外出打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大事,改厕是重要内容。近两年全村200多户改厕,都建了三级净化池,喜雨村沼气是一大优势,可以与改厕结合。”刘桂堂欣慰地说,厕所粪便进入沼气的户就不用再建三级净化池,经沼气池发酵达到了无害化效果,对村民而言经济实惠。
“我的厕所粪便就进了沼气池,没有单独建化粪池,现在也不要建三级净化池。”郭建初作为沼气技术员,带着记者参观他家的沼气系统,这里打开一个盖,那里打开一个盖,粪便流向哪里,沼液怎么进果园、菜园,沼渣怎么出……一一道来,记者更是大开眼界,也理解了刘桂堂的“沼气结合改厕好”。
“一户一年最少节约能源费1000元,节约肥料费500元。”
“庭院环境卫生。”
“把老池子全部启用。”
“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出料设施要配套。”
“沼气属于二次能源,并且是可再生能源。”
“养猪的少了,沼气缺少原料;秸秆又不准焚烧,正好粉碎了可以做沼气的原料。”
“有适合家用的小粉碎机吗?”
……
你一言我一语,记者与刘桂堂、郭建初说着喜雨村“沼气”蓬勃的村居生活,看到了《沼气:农村文明建设的新支柱》喜雨村实景版,也讨论着《沼气:农村文明建设的新支柱》的未来!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