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深处话谭村——石门县子良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侧记
本报通讯员 刘欣
季春时节,煦风拂面。走进太青山脚下的谭村,迎面而来是一幅俏丽的山水画:依山傍水而建的民居鳞次栉比,沿着小河蜿蜒而上的公路整洁光亮,村里河水清澈,茶香馥郁,处处吐露着欲滴的翠绿。
谭村位于石门县子良镇,地域面积14.2平方公里,人口1800余人,辖8个村民小组。近几年,村里经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由“脏乱”到“净美”的蝶变,并摸索出了一条符合村情的治理之路。
片区自治,提升整体颜值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个系统工程,也是块“硬骨头”,需要群众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
近几年,谭村群众参与性不强,村级发展活力不足。为谋划村级发展,更好地创新社会治理,2018年10月,谭村开启了片区自治之路。全村由原来8个小组,按地理区位重新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管辖三四百人,并成立理事会,理事会由2至3人组成,成员由该片离任村干部、退休教师、社会贤达并经村民推选担任。村里实现了村级权力下放,群众参与自治。
片区自治的运行,改变了“干部前头干,群众背手看”的困境,营造了“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的良好氛围。全村共拆除“空心房”61栋,美化了村容村貌;共改造厕所200余座,结束了“厕所靠厨房,苍蝇两头忙”的历史。如今,农户垃圾分类减量,河道垃圾得以清理,垃圾及时清运,一系列的举措,大大提升了村级的整体“颜值”。
村规民约,开启文明新风
要让乡村从“面子”美到“里子”,村规民约是“重头戏”。村规民约不只是一纸空文,而是全村群众的愿景与约束,需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起来。
村里充分发挥片区治理的优势,理事会成员带着村规民约的初稿,挨家挨户听取意见,收集民意。历时一月完成了谭村村规民约的制定,并在村民代表会议上通过,受到群众的拥护。同时印发《谭村村规民约》560册,分发各家各户,共同学习遵守。
近段时间,“学村规、诵村规、尊村规”活动在谭村蔚然成风,村规民约的施行,村民纷纷叫好。特别是村规民约中规定的农户垃圾“户分类、减少量,包装好、及时清”,农户垃圾分类减量,垃圾“不出户、少出户”。谭村的垃圾清运由原来2天一清运,变为了7天一清运,农户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文明新风的形成需要广大群众共同参与,谭村每年都会针对环境卫生开展“大评小奖”活动,比照《村规民约》,评出“星级卫生户”。同时开展文明评比,评出“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星级文明户”。村里树典型,倡导正能量,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产业经济,带动乡村振兴
经过人居环境整治,谭村的颜值“靓”起来了,气质“升”起来了,产业经济也“活”起来了。
谭村自2004年开始大规模发展茶叶种植,到2018年底,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800余亩,达到了“人均一亩茶”,茶叶成为谭村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加大了对茶叶产业投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强化茶园培管,谭村人均年增收达3000多元。村内先后成立了太青茶叶专业合作社、碧香怡茶叶专业合作社等多家新兴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将茶叶产业做大做强。
谭村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巍巍太青山不仅有“四十八景”,更有“诗山太青”的美誉,奇特的自然景观,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众多旅游者的目光。茶产业是“绿色经济”,同时也是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观光资源;更有太青石蛙、太青茶叶等独特的农特产品。2017年来,不断有来自湖北、常德等地游客来到谭村旅游。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谭村的旅游业也悄然兴起。
“人居环境整治只是我们的第一步,下一个目标是在打造美丽乡村的基础上,走出一条茶旅融合发展的道路。”谭村党总支部书记严彩洪信心满满地说。
谭村,正向旅游热点、美丽乡村迈进!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