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福村推进“三三模式” 打造整洁靓丽村庄
丁福村位于安乡县黄山头镇东南,省道S302线由北向南从村旁穿过。全村总面积7100亩,人口3950人,党员92人。两年来,丁福村按照县委“全域建设美丽乡村”的总要求,以建设“魏晋风情镇,秀美黄山头”为目标,深入推进省委提出的村庄清洁行动,积极探索市委提出的人居环境整治途径,取得了可喜的变化。农户房前屋后变整洁了,道路沟渠公共区域变干净了,村民围墙院落变美观了,群众卫生习惯逐渐变好了。该村的具体做法是:
一、强化三种机制,严把三个责任关口
为了保证人居环境整治的常态化和效果,村委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从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入手,严把管理责任关口。
1.强化分类回收机制,严把保洁员责任关口。村里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办法,严格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分类要求,将厨余垃圾投入热水坑沤肥,将可回收废品和有毒有害垃圾进行回收,将不可回收垃圾如旧衣旧鞋、废旧轮胎等进行清运处理。村里为每家每户配齐了热水坑、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全村配备了5名专职保洁员,利用闲置的民房建设了一间80平方米的回收站。村委按照“划定区域、合同管理、定期考核、奖惩挂钩”的要求,明确了保洁员的主要职责:一是分片负责责任区内道路、沟渠、无人居住房的环境卫生。二是定期回收农户家中分类的可回收废品和不可回收废品,并建立回收台账。三是将农户初步分类的废品运回废品回收仓库后,按照县回收公司的要求将塑料、钢铁等可回收废品进行再次细分。今年全村上半年已回收废品7吨。村里不但定期对保洁员进行培训,还严格进行指标考核和淘汰,近年来淘汰了3名不称职的保洁员。通过分类回收,从源头减少了垃圾存量;通过指标考核,强化了保洁员责任,确保了分类回收机制顺畅运行。
2.强化网格化管理机制,严把干部责任关口。将环境整治责任与网格化管理紧密挂钩,从镇干部到村干部都按照网格化区域划分了“责任田”。一是定范围。每个干部承包3-4个组,作为各个干部的责任范围。二是定职责。各个干部负责责任片的大面卫生、农户垃圾分类、庭院整洁、对农户劝导等工作。三是定考核。镇村两级通过暗访拍照的形式对干部“责任田”进行考核,并在每周的工作例会上进行通报。“责任田”实行绩效挂钩,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干部的绩效与年终考核。另外,村里还对党员、种养大户规定了责任,党员必须带头做好示范,大户必须保持生产基地的卫生与整洁。
3.强化考核讲评机制,严把支部责任关口。支部制定了详细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确定了在全镇争先树样板的目标,并根据目标细化了工作任务,制定讲评奖惩措施。一是一周一调度。分管负责人每周在村干部例会上全面汇报工作情况,支部书记进行全面调度。二是一月一讲评。村里根据人居环境整治的要求,每月都规定一项重点工作,不定期暗访督查,然后村支部书记根据督查情况每月例行开展讲评。三是一季一考核。结合镇里的工作方案,对照考核内容,凡是被镇里奖罚的,按照1比1,实施奖惩。上半年已处罚1人,奖励2人。四是年终一总评。年底,村委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级主要事项进行评估,凡是获得镇级以上奖项的,给予适度奖励。2018年,全村共奖励5人5000元。通过日常调度讲评考核等手段,该村近三年来共修建公路5.8公里,疏浚沟渠4.1公里,开挖热水坑400个,种植树木2200多棵,拆除空心房16间。
二、抓好三个引导,改变三个方面习惯
要让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最好的办法是让群众养成个个动手、人人讲卫生的好习惯。村里通过召开群众会、建章立制、宣传引导等形式,从多方面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培养群众讲卫生的习惯。
1.抓村规民约引导,从制度上改习惯。村里通过多方征求意见,并多次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制定了本村的村规民约,并发放到每家每户。村规民约在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方面进行了重点规定,如要求群众自觉打扫庭院及周边公共区域卫生,要求婚丧嫁娶赈酒的农户每次出资100元—200元请保洁员进行环境污染清理等。村里还成立了村规民约执行理事会,强化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目前,村规民约已成为丁福村村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打造靓丽村庄的行动指南和行为戒尺。
2.抓立体宣传引导,从行为上改习惯。一是开展“一周一播”。村里每周都会召开一次人居环境整治专题广播会,讲解垃圾分类方法,表扬先进典型,提醒群众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二是加强标语宣传。今年3月,村里按照县里的统一部署,在居民集中区树立了3块永久性的人居环境整治广告宣传牌,打出了如“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恨”“加强垃圾分类,减少源头污染”“房前屋后弄干净,进进出出蛮舒心”等标语,时刻提醒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三是入户规劝。村干部和农村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老党员等“五老”组成了义务宣传队伍,配发了义工服装,随时对农户的卫生行为进行监督,并上门宣传垃圾分类方法和要求。
3.抓定期评比引导,从观念上改习惯。村里每月都会开展一次“十佳农户”和“十差农户”的评选活动,并将评比结果在村里公示,同时给予“十佳农户”一定的物质奖励,比如热水瓶、塑料桶等,每年村里用于奖励的资金约2000元。通过评比公示,扩大了环境整治的影响力,提升了群众的荣辱观和环保意识。
三、培植三个亮点,做好三个层面示范
为了局部带动整体,以点促面,村里决定以一组为样板,打造宜居示范区。
1.从硬件上培植亮点,在档次上进行示范。村委集中开展了四大行动:一是开展改房行动。按照浅蓝灰瓦、翘角飞檐、白墙灰裙的魏晋风格改造民居21户,形成了风格一致的民居片。二是开展改栏行动。村里今年将组里所有农户菜园改用艺术栏杆,共计1500米,形成了独特的围栏风景。三开展建广场行动。为了满足群众对文化娱乐的追求,村里在一组中央修建了占地约两亩的娱乐广场。广场中央种植高大的樟树,四周布局有建设器材,周边种植花草,花草中设置有休闲座椅等。四是开展公路绿化行动。在公路沿线种植桂花树、香樟树等风景树150棵;在树下栽种月季花、金盏菊、格桑花等四季花朵;在花下普遍散播地毯草种子。
2.从细节上培植亮点,在标准上进行示范。村里制定下发了《农户房前屋后建设标准》宣传册,统一了房前屋后整治标准。一是规范农户环卫设施。农户的热水坑必须挖在菜园内,长宽高都有规定,垃圾桶必须统一摆放在屋檐下。二是规范圈养行为。农户的畜禽必须圈养,圈舍统一建在屋后,并用统一的材料、统一的式样改圈20户。三是规范群众晾晒行为。村里就地取材,利用黄山头的翠竹统一为农户制作安置了高宽一致的晾晒架。四是统一美化庭院。按照“可赏、可食、可调、可药”的要求,在庭院中种植70%的果树和30%的风景树,房前屋后栽种黄桃、冬枣、枇杷等果树共220株,栽种海棠、紫薇等风景树63株,播撒草种2000平方米,形成了高低搭配、错落有致、精细别致的庭院景观。
3.从动员上培植亮点,在风格上进行示范。为了激发群众热情,激活内生动力,村委进行了广泛动员,深入发动群众讲风格、讲贡献,鼓励群众投资投劳参与建设,全村形成你追我赶的比拼局面。一是组织在外人士踊跃捐款。村里每年利用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引资活动。今年上半年就有12位在外的成功人士捐资12万多元支持村里的建设。近年来,村委共引资240万元,为村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二是鼓励在家群众积极投劳。在村干部和党员的带动示范下,群众自发参与“三面五清”工作,共清理了垃圾11车,清除牛皮藓广告54处,沟渠扫障3000米,全村党员参与义务投劳108个。三是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公益事业。村里通过召开广播会、党员群众座谈会,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今年以来,群众自愿拆空心房11户,迁坟7座。(张先惠)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