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峪村|扎根扶贫 硕果满枝
谈起近年来的村里变化,贫困户覃思烟开心地笑了。
板栗树通过嫁接开心颜。
贫困户金勤俭为陈队长点赞。
村里发展集体经济,种植羊肚菌。今年来势很好。
红网时刻1月8日讯(常德分站记者 黄刚)洒下一片汗水,收获一份希望,春华秋实,扎根扶贫果满枝。
对于湖南省人民检察院驻石门铜鼓峪村工作队长陈风华来说,三年时间一晃眼,这座大山包围的小山村已经成为了他和队友们的第二故乡。
群众拥护内心自豪,获得百姓“点赞”
采访车行驶在去往铜鼓峪的道路上,车到山前,不知该如何前进。索性下车咨询村民。“我带你们去,陈队长在村部,他们来了,我们这里的变化是看得见,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民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你们过会儿可要去山里转转,现在路通了,电稳定了,自来水来了,板栗树也开始结果了。在送我们到达村部后,村民当起了导游,向我们推介了村里的“旅游景点”。希望我们能够去看一看。
石门县磨市镇铜鼓峪村是省检察院2015-2017年的联点扶贫村。该村共28个村民小组331户1087人,村民以土家族为主,总面积16792亩,其中耕地面积1125亩、林地面积10342亩、未利用土地2625亩。由于地处狭长山区,境内层峦叠嶂、丘陵起伏、资源贫乏,交通极为不便,人居非常分散,群众生产生活极端困难,2014年人均年收入仅2360元,是湘西北地区十分典型的贫困村。
深入群众摸清底数,力排百姓“冷眼”
陈风华是何许人?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一起来到了石门县扶贫。孩子在石门县读书,他本人则是与工作队员一同吃住在山里。除穷根,寻富路。
与现在陈队长的“威望”相比,刚来时候的陈风华,可是处处受冷,百姓也只是看着。
陈风华与工作队来了之后,先走访调研、再规划设计,强力打造“党建扶贫、基础扶贫、产业扶贫、兜底扶贫”四维一体精准扶贫新模式,共投资3200多万元,解决了出行难、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增收难等致贫问题,选准培育了板栗、脐橙、羊肚菌、光伏发电等四大支柱型脱贫产业,支持合作社种植了无花果、药用牡丹两种试点产业,贫困家庭人均可增收1000元以上,提前实现整村整户全面脱贫摘帽。
“把铜鼓峪村当第二故乡来建,把扶贫工作当家事来办,把困难群众当亲人来帮。切实解决老百姓衣食住行等实际问题,让他们看到生活希望,看到党和社会的温暖。”陈风华告诉记者。
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抹去百姓“泪眼”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三年时间来,全村共投资68万元,修建水池5个、铺设管道近4万米,于去年年底全面解决老百姓的吃水问题,现在全村村民都能够喝上干净放心的水;筹资168万元,新建占地面积2370平方米、建筑面积620平方米,集办公室、会议室、农家科技书屋、广播站、党员远程教育活动室等功能为一体的村级活动中心;共争取指标149套,共完成危房改造141套、易地搬迁29户,落实补贴资金400多万元。投资260万元,实现农民用电达电器化村标准、电信4G网成功普及整个村落;共投入资约370万元新建村小学项目;筹资927万元,修建沟渠4450米、灌溉渠1000米,硬化机耕道4600米,完成2口骨干塘泄洪渠1217米的砌浆整修及护堤工程,受益农田达310.5亩;投资560万元,硬化道路14公里,实现通组公路100%、通户公路97%以上,彻底解决了全村百姓出行不便的大难题。
把泪脸变笑脸作为驻村工作始终的追求和目标。工作中举全院干警扶助之力,与困难户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为他们送去真金白银;集社会力量的捐助之力,累计募集帮扶资金240多万元;召能人老板带动之力,召回4名小能人,成立4个合作社,带领他们发展生产和种养殖业,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力量,让老百姓感受到他们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是一群人在扶持。
驻村工作谋长远、保增收,如何让老百姓干瘪的腰包鼓起来,如何如期实现脱贫摘帽上。“我们帮助村民谋划了以落实“种养输助贷保”六字要求实现短期脱贫、发展板栗、脐橙、光伏和羊肚菌四大支柱型产业实现长期稳定增收的两条腿走路的帮扶模式。”陈风华说到。
在短期脱贫上,扶持老百姓种植经济作物、养殖家禽牲畜、组织劳务输出、资助学生读书、贷款投放分红和享受兜底保障;在长期增收上,帮助村里和村民发展板栗产业1000亩、脐橙300亩、光伏100千瓦和羊肚菌30亩,这一桩桩、一件件帮扶措施的落实,换来的是一张张、一个个的笑脸和赞誉。
严格政策加深理解,消除百姓“红眼”
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给建档立卡户带来了不少利好政策,巨大的红利蛋糕让贫困家庭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有效促进和加快了脱贫攻坚的步伐。与此同时,也让一些农户,尤其是在贫困户边沿徘徊的家庭造成了心理失衡,或多或少的产生怨恨,有的甚至发牢骚、讲怪话,更有甚者寻求上访、争当贫困户。
考虑到扶贫可能带来的“失衡”,陈风华和他的工作队提前谋划,从制度上和政策上下功夫。在严格运用政策确保不漏评、不错评的基础上,最大可能地做好非贫困户的工作,既从政策层面做好解释工作,又力所能及做好安抚工作,在一些利益方面让他们享受同等待遇,获取对精准扶贫的支持与认可。
“'一进二访'不落下任何一个家庭。产业发展,面向全村百姓,只要谁愿意发展我们都支持、都鼓励。”陈风华说,村里发展的1000亩板栗产业户均都有3亩以上,种植油茶产业户户都有免费发放苗木,栽种羊肚菌人人都可参与和享受免费技术服务,发放养殖奖补资金户户都是1000元的一个标准,没有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分,组织劳务输出个个都可以报名,共同外出打工挣钱。
家人支持坚定扶贫,踏遍深山各处
这三年时间来,要说陈风华最需要感谢的人,是自己的老婆。陈风华说,当时接到来石门扶贫任务的时候,正遇上自己16岁的儿子要读高中。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他反复做妻子的思想工作,把儿子从长沙的重点中学转到石门县第一中学,让妻子提前退休到石门县照看儿子,硬是把家从省城长沙搬到了扶贫一线。
儿子也支持他的工作,谈起这个事,陈风华告诉记者“我在手机上有一个文件夹,我取的名字是扶贫照片,儿子看到后,说这个名字不合实际,帮我改成了光荣使命。”
虽然一家人在一个县里,但是,从驻村的第一天开始,陈风华就把铺盖卷进了村里。近三年业,他每天走村串户、爬山过坎10多公里,用脚步丈量村里村外的每一寸土地,最长的一次住村长达21天,在这片深山大地上留下了缕缕芬芳。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