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做实“三比三看” 产业扶贫按下“快车键”
近年来,澧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战略思想为根本遵循,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在发展新一轮新型经营主体中,始终贯穿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重中之重这一主线,做实“三比三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贫困村覆盖率达到73.8%,产业扶贫由此按下“快车键”。 截至2018年6月底,已脱贫32443人,已出列贫困村23个,贫困发生率仅为1.9%。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荣获湖南省扶贫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澧县新型经营主体“三比三看”成为脱贫攻坚领域的一张名片,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及推介。
“三比三看”,即比规范,看管理水平;比效益,看发展质量;比贡献,看带动效应。目前,以42家农业龙头企业、643家种养专业合作社、320家家庭农场为“阵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人口建起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吸纳和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1273户33859人,人均年增加收入1700元,实现了产业脱贫的既定目标。
一、以规范高效为前提,“四项举措”做强新型经营主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使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带动和帮助贫困户,使产业扶贫落到实处,必须在发展上、规范上多措并举,提升管理水平,让其有效益、有能力助民增收脱贫。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19个县直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县委书记、县长及所有县级领导参加,及时研究解决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负责、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今年上半年,共召开专题会议10多次,解决问题近50个。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出台政策,整合资源,鼓励支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800万元,支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建基地、助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机构,催生壮大特色产业。统筹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优先安排项目扶持龙头企业、各类园区建设产业基地,形成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扶持农业龙头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每年统筹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均在5000万元以上,主要投向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规范管理力度。按照一个农业主导产业有一个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带动的目标,确定一批重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分别由30名县级领导和86个县直部门负责人联系与管理。对照“五有”标准,即有明晰的产权关系、有健全的服务体系、有民主的管理制度、有合理的分配机制、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大力提升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管理水平。四是助力品牌创新。积极支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与湖南农大、中山大学海洋学院等高校合作,建立科研基地,加强科技创新,打造自主品牌。农康葡萄专业合作不仅打破了南方不能种植葡萄的神话,而且还与湖南农大等科研单位完成了“葡萄引种及高效无公害葡萄栽培配套技术研究”、 “刺葡萄酒系列产品研发”等科研课题,选育了“湘酿一号”等9个葡萄新品种,其已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葡萄远销广东、广西、福建、湖北等10多个省市。湖南洞庭春米业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粮油优质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金洞庭春”系列大米荣获国家驰名商标,产品占据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广大城乡市场,2017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
二、以产业扶贫为目标,“四种模式”把牢利益联结效应。充分调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帮扶贫困户的积极性,通过土地流转、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分配机制,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让贫困户“跟着能人走”模式开花结果。一是创新“流转返聘”模式促就业。鼓励和引导老弱病残的贫困户将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实行“土地租赁+返聘务工”模式。湖南涔怀现代农业公司落户于王家厂镇,流转村民土地3100亩,是一家从事青蛙、龙虾、甲鱼特色养殖和大棚蔬菜的农业龙头企业。这里的村民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不仅在家门口可以就业拿工资,还可以土地流转得收益。全县共有13815个贫困人口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就业。二是创新“抱团经营”模式促产业。对不懂技术、抗风险能力差,但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则采取“基地+农户+合作社”的抱团经营模式。码头铺镇刻木山村为了大力发展林果业,专门成立了水果产销专业合作社,把村里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在实际操作中,合作社实行统一提供树苗、统一技术培管、统一产品销售、统一公开结算,极大地提高了农户栽种果树的积极性。目前,全村已种植纽荷尔脐橙、香桃3810亩,去年销售额达1570万元,今年可望达到1700万元。许多贫困户因种植水果不仅成功摘帽,有的还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快车道。三是创新“示范带动”模式促转变。对于部分思想守旧、不敢“冒险”,甚至极少部分贫困户抱着 “苦干不如苦熬”“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消极思想,新型经营主体和镇街则采取“缓冲”办法,在示范中形成“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盐井镇民发苹果柚专业合作社在当初成立时,许多贫困户望而生畏。为此,镇街、驻村工作队和合作社负责人按照“村班子成员、致富能手、一般群众”分层发动的思路,首先从村班子成员入手,让他们带头带资金、带土地入股合作社。然后,从接受新鲜事物快、致富愿望强的农户入手,作为第二批发动对象,再以第一、二批取得的成效,最后引导其他农户及贫困户参与技术指导培训。如今,示范效应凸显,盐井镇85%贫困户参与苹果柚种植,并已获得较好的收益。四是创新“入股分红”模式促增收。贫困户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有土地入股和贷款入股两种方式。贫困户用自己的土地以入股的形式,交给合作社经营,年底在合作社分红。目前,全县共有贫困户963户参与入股土地5800亩,去年,贫困户仅此一项分红达348万元。由国家金融部门为贫困户提供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入股新型经营主体,由其统一经营发展产业。黄家套现代农业科技园吸纳34户贫困户的贷款入股经营,每户每年可分红2800元以上,连续享受3年。这既解决了新型经营主体资金瓶颈,更重要的是为贫困户带来了稳定收益。
三、以严格考核为抓手,“四个机制”力促长效机制建立。为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比三看”的实效,该县以严格考核为抓手,力促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更好更快地激发带动效应。一是用足产业资金奖励机制。按照总资产、带动贫困人口数、带动增收方式、带动增收效益等方面,对新型经营主体量化考核打分。90分及以上为Ⅰ类,80分及以上为Ⅱ类,80分以下为Ⅲ类。考核排位情况作为县政府产业资金和预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基金的扶持依据,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示范创建和品牌建设。2017年,大美绿色生态家园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涔怀现代农业公司等考核为Ⅰ类,分获财政产业扶持资金120万元。常德正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为Ⅱ类,获财政产业扶持资金100万元。二是用活政治荣誉激励机制。让一批“带动效应”强的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有位有为,从新型经营主体推选出的县人大代表25人,市人大代表4人;推选出的县政协委员56人;2人被评选为今年市农民劳模。在村支“两委”换届之际,有24位“带动效应”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员负责人选拔为村(居)支部书记。三是用严作风建设考核机制。全面压实县镇村三级主体责任、县级领导和科局长的联镇包村责任、驻村工作队的帮扶责任。县纪委监委和扶贫督导组开展明察暗访,对“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露头就打,绝不姑息。今年以来,共开展专项督查5次,因扶贫领域作风不实、“三比三看”督促不力被组织处理的干部15人,限期整改问题68个,形成了严抓严管的工作态势。四是用透激发内生动力机制。该县始终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乡风文明建设,培育内生动力,破除“等靠要”。加强贫困户技能培训,今年已投入技能培训资金50万元,贫困户参训达1000多人(次),从相关部门选派38名科技特派员,到贫困村因村施策指导创业、发展产业,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根本转变,激发他们融入新兴经营主体“三比三看”中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脱贫致富长效机制,确保不致贫、不返贫,不断提升“带动效应”的最大化,促进县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