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县丰家铺坚持“两步走”打造竹艺扶贫的“诗意工场”
“你在竹海深处编织太阳,晨曦点燃你深情专注的目光。长发飘起一串串溪流的清唱,篾片舞成一缕缕温暖的阳光......”这是汉寿本土诗人对丰家铺山女编织竹凉席的生动写照。诗的描写是真实的,随着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如今的丰家铺的确成为了引领全县竹艺深度扶贫开发的“诗意工场”。
丰家铺镇位于县境西南,地处雪峰山余脉,与益阳桃江接壤,辖区面积近8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优美,崇山峻岭,古树参天,林竹森森,溪水潺潺,森林覆盖率达80%。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银杏随处可见,省级森林公园鹿溪竹海公园坐落其间。丰家铺人自古就有“以竹生财,用竹撑天”的胆识和灵性,具有上百年的竹艺开发历史,女性编织凉席更是一道经久不衰的靓丽风景。
近些年来,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以国家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推手,依托本地资源,精心实施“两步走”战略,引领群众和贫困人口坚持不懈进行竹艺开发,取得显著成效,近两年,丰家铺及周边4个丘陵乡镇有1.56万名贫困人口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其中有近4000人成为编凉席做竹器的艺人,带动竹林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山区竹林栽培仅去年就增加了近3万亩,占总面积的4%左右。
丰家铺实施“两步走”的做法是:
一、大开山门,从小作坊走向大工场。丰家铺从事竹艺加工过往大都是以单家独户的小作坊为主,而且产品单一,业主往往墨守“制箩不做席,做席不编篮”的老旧行规,不仅导致产业规模上不去,而且使产品质量难以上升,业主一年忙到头,往往也就是找份事做,混口饭吃。为改变这种状况,近些年县扶贫办、林业局和当地党委政府一起积极协调,上门引导业主打破传统观念的禁锢,在丰家铺组建竹艺扶贫开发合作社,下设竹凉席编织、竹桥板制作、竹箩竹篮及其他竹制品制作等三个分社,社长由本地德高望重、技艺精湛的老艺人担任,并委派村支部党员干部当顾问,使竹艺开发成功实现规模化、规范化,为丰家铺竹艺扶贫走向工场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大开脑门,从粗放加工低端化走向精深加工中端化、高端化。一是强化技能学习培训、技艺引进嫁接,逐步实现从“技术”到“技艺”的提升。一方面组织从业人员开展现场竹艺加工技能培训,熟练掌握破竹、撕蔑、编制等每个加工环节的工艺技巧,一方面引进络画、美术造型、按摩保健等相关姊妹技艺,逐步促成这些技艺与竹艺加工的完美结合,使产品从外部造型到内在保健功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凸显。目前,丰家铺的竹艺产品齐全,不仅有简单的竹筷、竹梳、竹篦、竹桥板,还有耐高压、抗强震的各类竹木复合板材,更有精制美观,颇具保健功能的竹凉席等中高端产品,足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二是强化内伸外张,拓展营销渠道,切实取得从“经济收入”到“精神享受”的双重效果。清代诗人李少白笔下的丰家铺是“十里崎岖一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青山作茧将人裹,不信前途有路程”的地方,也是作为中华诗词之乡汉寿的佼佼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些年,该乡利用县诗词协会举办诗歌咏唱,县美术家协会举办美术写生等活动的契机,把竹艺加工现场纳为诗歌吟咏、美术写生创作的重要题材,既增添了文学创造的现实意义,又扩大了竹艺加工的深远影响,拓展了竹艺加工产品的营销渠道,现在丰家铺竹艺加工已扩大到全县每个乡镇及周边区县部分乡镇,实现了加工生产的开放化,山丘区乡镇不仅成为竹制品原材料源源不断的供应基地,也成为竹艺加工营销的“近水楼台”。据初步测算,目前丰家铺竹艺加工营销带动受益的贫困人口达到3万多人。
“你在竹海深处编织月亮,晚风随着你的玉指舞蹈歌唱,天上的嫦娥没有你的神力呦,你用柔肩扛起一道道山梁……”今年春天,丰家铺中小学生晨读中,都会唱起这样铿锵的句子。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