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乡村入画来
(本报记者 覃小平 通讯员 肖渤 覃政 汪新宇)常德是一个农业大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畜禽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9个区县(市)有8个国家商品粮基地县、2个商品棉基地县、5个商品鱼基地县、1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1个综合农产品优质商品基地县。新中国成立70年来,常德人民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张“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美好蓝图正逐步实现。
新
一座村庄迎来 希望
西湖管理区西洲乡裕民村是一个移民村,全村有545户1916人,原有贫困户52户152人,已经脱贫49户147人。2016年,裕民村挂牌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今年又被列为全市乡村振兴“四大示范片”的示范村,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新希望。
今年初,市委工作组进驻该村,经过走访座谈,摸清了村情民情,广泛征求民意,确定了裕民村的发展定位,一是生态宜居。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打造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二是产业公园。以果蔬为主导产业,以自然农业景观为主要特色,打造三次产业均衡发展的健康村落。三是全市样板。通过点村乡村振兴的建设,为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铺开提供示范样板。
蓝图一经绘成,随即铺展在裕民村2.9平方公里的地域内。
——投资620万元的13个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截至9月25日,投资300多万元的道路建设已完成70%,硬化、加宽了部分村道;水利建设5处水塘已完成90%;庭院建设已完成10处示范户建设,新村部周边19处庭院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新村部内部装修已基本完工,村部文化广场已完成90%;改厕工作全面启动,已经完成70处;裕民小学塑胶跑道和球场建设已经开始施工。
——产业建设稳步推进。水果产业园高温冷库建设已经完成并投产;蔬菜产业园配套管道及机埠建设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种植+(藕尖基地)”建成30亩;农户庭院栽种梨树5000多株,成活率达98%,今年全村产梨20多万斤,销售收入过百万元;成立了西湖区玉尖藕带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西湖区百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村共拆除“空心房”、偏杂房、乱搭乱建小建筑120多处,组织群众开展5次卫生大扫除,村容村貌得以改观。
投资220万元的村主干道裕园路建设是今年最大的“民心工程”,这条1公里长的道路原只有3.5米宽,年久失修、路面破损率高。这次加宽1.5米,浇筑沥青混凝土路,新修的道路沿村庄延伸,让村民踏上了坦途。家住裕园路旁的陈艳霞见证这条路几十年的变迁:“我们住在路边,原来是晴天一身灰,雨天满地泥,逢年过节,人多车堵,路上排起了‘长龙’。现在好了,路宽了,路净了,路通了,人来人往方便多了。”
同样居住在裕园路旁的2组村民戴恩荣不仅为道路的畅通而高兴,更为自家的“新居”而惬意。他家的住房今年被列为立面改造示范户,政府通过奖补政策整合资金对他原有的房屋及庭院整修一新,他家的院落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戴恩荣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年过花甲还能住上“小别墅”。
新
一大战略带来 机遇
2019年初,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规划目标,拉开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序幕。
市委、市政府着力把“4+9”乡村振兴示范片打造成全市乡村振兴的示范高地。全市“4+9”乡村振兴示范片共下辖村(居)148个,其中重点村50个,总户数108570户,总人口309562人,总面积达909平方公里。市本级乡村振兴四大示范片区,有14位市级领导联系指导重点村建设办点示范;9个区县(市)压实责任,全面启动了示范片建设工作。据初步统计,截至9月中旬,全市共落实资金3.95亿元,全面推进“4+9”乡村振兴示范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农村改革序幕,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今天,全市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鼓擂响,经过70年的奋斗,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三农”工作展示了全新作为,为决胜脱贫攻坚、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现代农业日趋成熟。2012年开始,我市按照扩张提升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思路,重点推进了粮食、生猪、蔬菜、水产品、林业五个“双百亿”产业建设,积极发展茶叶、油茶、甲鱼、柑橘、烟叶等优势特色产业。按照“稳粮、优经、提养”的思路,我市高档优质稻发展到240万亩,比上年增加了20万亩。常德在全国率先整市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基本建立健全了水稻、蔬菜、茶叶、生猪等十大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200个。全市“三品一标”认证累计总数达到1640个,有中国驰名商标29件、湖南省名牌28件、湖南省著名商标103件。农业生产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2018年底,全市粮食大户突破25000个,农民合作社达到5813家,家庭农场达到4814家,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数达到10796人。
农村面貌日新月异。近30年,全市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350亿元,完成水利建设实施国省投资工程5300处、沅澧“两水四岸”综合整治工程326处、水毁修复工程780处、乡村和群众自筹工程15万多处,解决了5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田建设方面,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0万亩;累计新建、整修机耕道路1.3万公里以上,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通达所有农田,解决了农业生产“最后一公里”问题,农机总动力达640万千瓦,各类农机具总数量近80万台套,发展农机合作社388家;加强绿化建设,全市10%的乡村庭院达到绿色庭院标准,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新一轮办点示范,全市累计建成美丽乡村市级示范村57个、省级示范村23个。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