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朵金花”靓临澧—— 临澧县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掠影
(本报记者 李显鸿 通讯员 龚文君 郭誉红)
红色高桥
10月2日,天气晴朗,临澧县修梅镇高桥村林伯渠故居游人如织,有的在参观纪念区了解林伯渠同志生平故事,追寻革命先辈足迹;有的在田间游乐区体验拍照,尽情拥抱乡村自然之趣;有的走进党建研学实践营地,头戴五角星军帽、身穿土布军装,接受红色革命洗礼。
“这几年,通过红色旅游带动,高桥村实现美丽蝶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村党总支书记李思佚自豪地说。近年来,高桥村围绕“红色高桥、多彩田园”总体定位,主打“红色”、“绿色”两张牌,以红为魂、红绿相间、多产融合,描绘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高桥村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和民主革命先驱林修梅的故乡。为充分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临澧县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如今在林伯渠故居,故园、陵园、田园相得益彰,故居核心区、参观纪念区、服务接待区布局完善,生平展示线、自然风光线、祭祖感恩线条理清晰,博物馆、牌楼、铜像广场、二亭一道、卧龙溪等一步一景,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标示标牌、智慧系统等服务温馨,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省红色旅游景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依托红色资源打造旅游景区,吸引了游客;要想让游客留下来,惟有在红色文化基础上做好绿色文章,增加游客体验感、参与感。”修梅镇镇长田杰介绍说。高桥村聘请专家对村环线内景区打造进行总体规划。成立了临澧县绿鑫种植合作社,带动全村158户农家(其中贫困户45户)以农田、股金入股和劳动计酬等方式,共同种植高产太空莲近千亩,建成了瓜果采摘园、苗木花卉园、有机蔬菜园、千亩生态油茶示范园,设置了高产油菜和五色彩稻轮作区、千亩莲花观赏区、田间游乐区、农事体验区。
为了强实体,扩展“红绿”产业链,高桥村积极开展镇村联户共建,通过“景区+镇村+公司+农户”的运营扶贫产业模式,整合全村近40户农家资源(其中贫困户11户),共同打造“课堂在田野,吃住在农家”的特色教学模式,创建“党建培训、红色研学、团建拓展”为一体的党建研学实践营地。“既可以洗眼洗肺,还能够洗心洗脑。”自6月27日开馆以来,林伯渠故居开展的红色培训频频受到学员们的点赞。随着红色培训持续升温,培训班次、培训人数不断增加,既使红色精神广为弘扬,也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头两个月,当地农户分享餐饮收益近10万元,带动农产品销售增收2万元,部分贫困户增收1000至5000元不等。
美丽乡村建设,既要里子,也要面子。在抓实“红绿”产业的同时,高桥村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带动全村生态文化建设。投资完成了村内标识标牌、公共厕所、安全防护、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实施了景区小环线升级改造、卧龙溪整治、民居提质改造、美丽庭院和示范走廊建设,建成可解决750户污水问题的污水处理厂,人畜饮水设施完善、安全达标,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80%,配套生态垃圾箱1050个、垃圾池52个和垃圾收集处理站1处,推行垃圾分类“二次四分”法,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100%,打造形成了一道以白墙灰瓦、雕花窗、马头墙为特色的生态美丽家园风景线,高桥村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常德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追寻红色记忆,逐梦乡村振兴。如今的高桥村,村庄“颜值”在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在攀升,美丽乡村建设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红色高桥、多彩田园”的美好图景正在变为现实。
长治久丰
金秋时节,漫步在临澧县四新岗镇久丰村,新居栋栋,村道纵横,文化广场舞姿翩翩、歌声飞扬,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村民脸上……眼前的久丰村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卷绚丽舒展,令人赏心悦目。
“得益于党建领航、社会治理创新,才有我们今天的‘长治久丰’。”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一脸自豪。近年来,久丰村紧紧围绕“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目标定位,坚持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风文明一起抓,走出了一条基层组织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稳步提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风民风加快形成的乡村振兴之路。
久丰村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基层治理的根本性工作,一方面,强化党建基础,推进治理现代化。在长期坚持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主题日活动等党建工作制度的前提下,新建了村级综合服务平台,配套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老年人活动室、电子商务室等智慧党建硬件设施。全面推行政务服务村级代办,38个事项实现不出村办理。另一方面,坚持抓“带头”,提升基层组织“无形领导力”。村党总支响亮提出“向我看齐”口号,带头学习党章党规,争做合格党员;带头遵纪守法,弘扬社会正气;带头服务群众,树立良好个人形象;带头钻研业务,始终保持“胜人一筹”个人能力,构建起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共建美丽乡村的工作格局。
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久丰村以“民事民治、民事民办、民事民议”为宗旨,修建了总面积1.2万平方米的农舍墙面文化墙,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村级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的职责、职权被纳入村规民约。“在理事会的建议下,村里把当年大部分集体经济收入用于修建垃圾回收站、购买垃圾桶、设立宣传栏、开展路边绿化等环境整治建设。同时通过家庭的耳濡目染、‘小手拉大手’作用,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村民胡绍平介绍说,今年,理事会又倡议全村群众“自愿缴纳卫生费”,得到村民大力支持。短短20多天,村民自愿缴纳卫生费5万多元。“如今的久丰村,村道有专人清扫,垃圾有专车回收,亲戚朋友来了都夸俺村就像城里的花园小区。”谈起环境整治,60多岁的胡春香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为不断丰富村民自治内涵,淳化乡风民风,久丰村在全县首设了“红黑榜”。“红榜”扬善举,大力宣传关心集体、孝敬父母、诚信守法等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黑榜”鞭策反面典型,谴责各种生活陋习、违法违纪和有悖于伦理道德的行为。“‘红黑榜’定时发布公示,从去年5月至今,上‘红榜’的村民几乎每月都有,但上‘黑榜’的仅有两人。”久丰村党总支书记吴开华告诉笔者,通过“红黑榜”的激励,全村村民积极参与支村两委组织的文明家庭、致富能手、美丽屋场等创评活动,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蔚然成风。
春风化雨,美丽花开。“村民自治有效凝聚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共识和合力,促使我们村的富民产业和村容村貌有了质的飞越。”吴开华表示,近年来,村里立足实际,确立了“土地入股、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油茶、烤烟、林下中药材等产业, “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风生水起。目前全村共种植油茶233公顷,480多户村民共享“入股分红”。与此同时,全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通组公路互联互通、村级主干道拓宽亮化、标准化良田改造、堰塘整修等民生工程也正在加速推进。
自治聚民心、促发展。“村民自治,成为了久丰村美丽乡村建设快速推进的‘法宝’,也成为了久丰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吴开华信心满满地说,“有了这一法宝,我们的路子将会越走越宽。
新兴福船
秋天的临澧县停弦渡镇福船村,满眼翠绿。走进福船村产业示范园,绿树连绵。微风吹过,一棵棵黄桃树摇曳生姿,焕发出盎然生机。
“这是福船村创新求变,探索实践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模式’取得的积极成果,黄桃未来将成为福船村的一大特色产业。”村党总支书记方业驰说。
福船村交通便利,但因近年来年轻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土地种植管理面临难题,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一直无法突破。
如何让村民抱团脱贫、抱团致富?如何带领群众走出一条致富新路?福船村把破题放在了组建农民土地入股经营合作社上来,探索实施“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发展模式。
美丽乡村,规划先行。去年10月,颇有远见的福船人专门聘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等院校的6名专家,组成乡村振兴推进“专家顾问团”,对全村发展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经过实地调研、科学谋划,专家组精心编制了临澧县停弦渡镇福船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2018—2035)》。《规划》提出以深化土地股份合作经营为突破口,全力实施“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发展模式,将福船村打造成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优美村庄。
规划一公布,宛如投石击水立刻荡起涟漪。“村干部和党员率先带头,党员组长带头将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带头参加合作社组织的劳动。村里的‘党员集中活动日’活动更是直接开展到田间地头,将学习与生产紧密结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方业驰一脸满足。短短10多天时间里,合作社就在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的四组、五组流转土地16.3公顷、山林33.3公顷。合同约定:村民土地保底每亩300元,再将经营利润进行分配,村集体占65%、土地入股农户占30%、贫困户占5%。此外,村民还能在合作社从事劳动,获得劳务收入,真正实现发展红利与群众共享。
于是,村民和合作社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一张张合同的方式被固定下来。今年3月,承载村民致富希望的 “福船高新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精彩亮相。“示范园的定位,既是产业园,也是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全域旅游的景点。打造示范园,就是以此为龙头,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家致富。”园区负责人介绍。为提高园区村民科技种植水平,村里成立了乡村振兴培训学校,聘请科技人员和专家,对参与产业项目的村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专家顾问团”还设立科技热线,24小时服务村民。目前示范园已种植特早熟早春梨、黄桃等特色水果6.6公顷。今年下半年,还将引进红美人柑橘进行套种,引进羊肚菌、金葵花等新特品种农产品进行试种,分块打造水果种植区、蔬菜种植区、花卉种植区,推行稻虾混养,提高土地综合生产效益。
新村新生活,景美产业兴。实施“三变”, 给福船村变出系列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实施‘三变’改革,不仅能增加农户和村集体的收入,还盘活了闲散资源。再说,合作社搞经营,用活了生态资源,还美化了人居环境。”停弦渡镇党政办负责人扳着手指,细数着“三变”发展模式带来的好处。正在园区劳作的村民聂和文除了把土地流转给园区,他还在园区务工,既当 “股东”,又当“员工”,实现了务工、分红“双收入”。
“活不累,一个月下来,我能赚2000多元。”眼见着如今收入越来越高,聂和文的脸上笑开了花。从他爽朗的笑声里,我们听到了“福船人”的幸福生活,也看到了福船村更加美好的未来。
宜居蒋家
“你瞧,路面宽敞、绿化带精心装扮、路灯高高竖起,晚上还可跳舞健身,真是我想也没想到的事,我们的居住条件正变得和城市小区一样了。”天空虽然下着小雨,家住临澧县佘市桥镇蒋家村宜居示范小区的刘少秋老人仍然坚持在小区里散步,前不久刚刚乔迁新居的他拉着笔者的手,硬是把这个长达1.2公里的宜居小区逛了个遍。
宜居示范小区,只是蒋家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剪影。蒋家村是现代著名作家、革命家丁玲故里。近年来,佘市桥镇突出“丁玲故里,醉美佘市”特色内涵,以蒋家村为核心,辐射带动殷家、荆岗、歇驾3个村,不断加快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宜居“三大建设”,一幅幅美丽乡村新景象扑面而来。
蒋家村距离临澧县城8公里,一条宽阔笔直的水泥公路通向丁玲故居所在地黑胡子冲。在黑胡子冲,一边是蒋家老宅仅剩的半堵残墙,斑驳破损墙面布满了岁月沧桑。一边是原址重建的丁玲故居,青砖黛瓦,雕梁画栋,三进两天井,气势宏伟。
“2015年6月,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丁玲故居景区建设启动,景区以打造名人故里、创作基地、精神家园为目标,主要包括丁玲故居、丁玲文学创作基地、文学会馆、景区道路、停车场和园林建设,核心区域50亩,整体区域500亩。今年是丁玲诞辰115周年,丁玲故居预计今年10月布展开馆。”蒋家村村支书蒋祖祥介绍说,丁玲故居未开先热,自2016年底建成后,每年都有上万游客前来瞻仰。
独特的文化底蕴,为蒋家村造就了瑰丽的人文景观,也为蒋家村筑起了一道有声有色的靓丽风景。更让蒋家村人引以为豪的是,近年来在丁玲故居景区的引领下,村里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宜居“三大建设”加快推进,“宜居蒋家”渐入佳境。
紧盯“宜居蒋家”建设目标,三年来共投入4500万元,完成项目建设62个,完成了29.5公里村组道路、39处水利设施、3个片区电网、17个村民小组生活用水管网的改造,投资93万元改造进村饮水管路,解决了全村5个组、450户、15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150万元启动了蒋家村关沟组、殷家村后湾屋场、荆岗村殓台屋场宜居示范小区建设,100户村民近期可全部搬进新居,33.3公顷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也已落地,一批长期存在的用水难、出行难、用电难等突出问题得以解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积极探索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引入临澧县秋平保洁公司,在蒋家村、殷家村、荆岗村、歇驾村、建楼社区5个村(社区),试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市场化运作。由企业负责钩臂垃圾箱、勾臂垃圾车等设备购置及管理,并聘请专业工作人员,每天将各村(社区)的生活垃圾转运到镇垃圾中转站。同时加快推进“厕所革命”, 引导成立了环境卫生理事会,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检查评比、保洁员管理、整治经费筹措等工作,有效强化了人居环境管理,催生了人居环境的美丽蝶变。
在特色产业发展上,以蒋家村为中心,覆盖周边荆岗、双溪、建楼等村(社区),着力打造万亩油茶产业园,2019年在示范片内再低改油茶66.6公顷,新造油茶53.3公顷,全力争创省级农业特色园。“以蒋家村为核心,辐射带动殷家、荆岗、歇驾3个村,倾力打造油茶精品园、烟草科技园、农耕体验园、宜居示范园、丁玲文化园为重点的‘五彩田园’,力争早日将佘市桥镇建设成产业兴旺、旅游繁盛的精品小镇。”佘市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金波一语道出佘市桥镇未来可期的产业发展图景。
“路漫漫其修远兮”。以“宜居蒋家”为目标,佘市桥镇正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特色五里
10月3日,秋高气爽。笔者来到位于临澧县刻木山乡五里堆村的梅林果业杂柑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杂柑树郁郁葱葱,翠绿的杂柑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杂柑,微风中飘散着诱人的清香。
“这些年靠种植杂柑,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正在查看杂柑长势的村党总支书记皮业富乐呵呵地说。近年来,五里堆村以梅林果业为依托,突出“杂柑之乡、特色五里”建设目标,以产业融合促乡村振兴,将五里村变成了“花果山”、农民创业致富的“大乐园”。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五里堆村打牢乡村振兴基础的“先手棋”。梅林果业是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成片杂柑种植基地,果林面积发展到686公顷,其主导产品“临澧杂柑” 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享誉海内外,梅林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和“全国百强合作社”。在梅林果业的示范带动下,五里堆村把杂柑种植作为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来抓,通过建立20公顷现代化杂柑示范园,推广实施施肥、灌溉、病虫防治等自动化管理新技术等措施,全村已种植杂柑28公顷,680户村民依托杂柑脱贫致富。
巨大的“钱景”下,村里杂柑种植户越来越多。为推进杂柑产业提质增效,梅林果业联合五里堆村在延伸产业链、提升杂柑价值上做起了文章。杂柑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疏果保果,疏除三分之二的幼果才能保证杂柑的品质,之前被疏除的幼果白白废弃,如今废弃的幼果通过加工变废为宝。“我们引进技术和设备,从中制茶取药,加工成小胎柑茶和橙皮苷,使每亩杂柑增添附加值3至5万元,村里第二产业得以发展壮大。”梅林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静介绍说。
在此基础上,梅林果业还依托绿色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果园采摘、农旅休闲等配套产业,抓好湖南梅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电子商务体系建设,走产业升级之路。公司生产的黄瓜、辣椒、苦瓜,加工的干苦瓜、干茄子等环保蔬果通过电商平台俏销四面八方。投资50多万元,对基地进行了旅游项目配套。“现在,村里正谋划打造杂柑品种展示园、柑橘科普馆、柑橘观光休闲园,开展科普教育,扩大冷链物流,让周边更多村民融入五里堆集种植生产、仓储物流、加工于一体协调发展的杂柑产业综合体,共同分享产业融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皮业富一脸自信。
汗水浇灌幸福梦,辛勤耕耘结硕果。“荒山坡岭”变成“致富宝盆”,小杂柑长成了“金果子”,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金色的海洋,村民的银行。”成为了目前梅林果业和五里堆村杂柑的真实写照。
建设“特色五里”,造福一方百姓。既要打造兴业富民的“里子”,又要做好漂漂亮亮的“面子”。正是基于这个高标准的要求,人居环境整治中,五里堆村坚持“党员为抓手、群众为主体”的工作思路,紧扣“产业发展好、基础设施好、庭院美化好、习惯培养好、示范带动好”的“五好”目标,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组建环境理事会,通过宣传发动、示范带动、政策激励、强化服务等措施,聚力打造一点(梅林果业公司总部)、一圈(梅林果业公司总部周围)、一线(九五公路沿线)工作亮点。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文明之风吹遍田间地头,一幅新时代“特色五里”图景正在加速描绘。
美丽五里,特色五里,正在经五里堆干群的巧手,编织成美丽幸福的家园。今日五里堆村,“强富美”美丽乡村建设新曲正酣,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令人憧憬、催人奋进!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