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天地宽 —— 市委驻西洞庭毡帽湖村工作组实践启示录
本报记者 李烨 罗远文 傅可以
8月上旬,骄阳似火。
毡帽湖村,西洞庭管理区祝丰镇普通一村,这段时间的景象却格外迷人。为何?片片稻田绿浪翻滚,块块池塘微波荡漾,栋栋大棚丰收在望,加上荷花莲蓬摇曳其间,湖乡之美扑面而来。
村支书吴志军坦言:市委驻村工作组的贴心服务,是毡帽湖村脱胎换骨的力量源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针对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客观现实,着眼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毡帽湖村作为常德“4+9”示范片的一部分,工作组驻村伊始,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起步稳,加速快,效果好。
祝丰镇党委书记吴籽剑说,毡帽湖村是市委副书记朱水平的点村。工作组的最大作为,是协助支村两委转变观念,大做贴心服务文章,抓一批人物典型,促几个产业项目,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百闻不如一见,在毡帽湖村踏访、座谈,给我们带来以下启示。
启示一 发展是根服务是本
农村有句俗语,砍倒树捉八哥。其大意是做事非常“机械”,思想固步自封,难以接受新生事物。今天的农村,不让农民有看得见的样板、学得会的做法、算得到的收成,推动起来千难万难。
毡帽湖村的组长单位是市教育局,教育是其本行。副组长龚佑臣认为,针对毡帽湖村乡村振兴定位要求,发展致富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是根本,他们的工作,除了服务还是服务。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镇党委政府、支村两委支持下,工作组为合作社、家庭农场服务格外贴心。有例为证:祝丰水产生态养殖合作社是毡帽湖的标杆之一,精养水面1000多亩,全部实现鱼鳖混养,需要大量的饲料。以往资金不足时,养殖户只能赊账,价格相对较高,工作组通过多方协调,以合作社为主体,把饲料生产企业引进来“竞标”,看谁的价格低,比谁的质量好,价格降了下来,质量又有保证。
水产养殖户、水稻种植户、蔬菜种植户要扩大生产规模,可惜资金不足,工作组又引来邮政储蓄银行,为大户们实行“点对点”服务,把贷款利息谈到极低的水平。不仅如此,区农业农村局还补贴利息的50%,最大限度减轻大户们的资金负担。
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就能赢得理解,就能赢得尊重,这是其它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
启示二 抓住关键少数 带动一方百姓
产业跟着市场走,群众跟着能人走,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是影响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龚佑臣对此体会格外深刻。他说,服务能否做好、做到位、做到群众满意,核心在于能否抓住关键少数,通过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带动,促进又好又快地发展。
龚佑臣举例,毡帽湖村水稻面积相对较大,但种普通水稻又赚不了几个钱,怎么办?工作组与乡贤李本宏做朋友,帮助其完善再生稻从选种、整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割的一整套标准程序。注册“稻粧”商标,获得农业部绿色产品认证,甚至协助打开市场销路,价格比普通稻米高得多。
今年,李本宏的金山家庭农场有序流转土地达到1200亩,工作组又协助他搞示范推广,免费向种植户传授技术,全镇再生稻生产面积扩大到3000多亩。
李本宏一个人几乎带动了半个村。
龚佑臣说,关键少数还包括老党员、老干部、大学生等方方面面的先进人物,他们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拆除空心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带头作用。更可贵的是,这些关键少数人物,对亲朋戚友影响较大,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
抓住关键少数——推动管理升级——最终群众受益,走出了一条农村自我治理的新路。
启示三 规划先行 稳步实施
泥巴萝卜吃一节擦一节,是农村发展的最大顽疾之一。毡帽湖村乡村振兴示范,做到规划先行,稳步实施,服从于整体规划,是其鲜明特色。
乡村振兴的导向性很关键,需要解决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结构比例、规模、速度问题,如果这种导向是一根杠杆,甚至对相邻的区域、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西洞庭示范片区毡帽湖村的水产健康养殖和大棚蔬菜示范基地、涂家湖村优质稻基地、彭家洲村朝鲜蓟和生态柑橘示范基地,导向性非常明显。
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有限公司及产业配套企业的到来,直接拉高了一些岗位人员的收入水平。梁岱介绍,几年前,一名焊工月收入2500元左右,去年平均达到8000多元,技术熟练的近万元。公司需要大量焊工,本地不够,河南等地不少焊工也来了。
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有限公司所在的常德高新区,位于灌溪镇。随着入园企业快速成长,该镇连续3年实缴税金增长率都在50%以上。产业工人增加到3万多人,加上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等,一个小镇变成了一座新城。
常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汤祚国告诉记者,这几年,通过产业发展,全市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在3万至5万个之间。
就业重要,而对民生福祉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样不可少。
“几盘硬菜”的说法很形象,周德睿还有一句也很形象的话,他说,不能“抓到篮子里就是菜”,抓到篮子里的,也要重新拣一拣,看看菜还好不好,是不是新鲜。
菜不好了,只好倒掉。
常德市委、市政府成立10个专门工作组,依法关闭了37家非煤矿山,实现煤矿整体退出;关闭了全市238家粘土砖厂;关闭了32家造纸企业,实现所有造纸企业制浆产能全部退出;全面完成了44家石膏矿山专项整治,退出了60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
常德,不仅把危害百姓的污染企业坚决关停,把有可能破坏环境的污染项目拒之门外,还把柳叶湖的浩淼烟波“圈”进城市,把穿紫河的漫江碧透“送”到市民窗前,把小桥流水、潋滟波光“引”入大小公园,把溪流暗涌、飞瀑流泉“借”到商业街、步行街。
2017年以来,常德市地表水23个省控及以上考核断面,有22个水质保持在Ⅱ类至Ⅲ类。今年上半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85.7%。
产业兴旺打基础,蓝天碧水长相伴,人们梦里的小康生活,真实地来到了面前。老百姓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
沅水之南、枉水之滨的鼎城区草坪镇三角堆村,原是一个省级贫困村。7月31日,记者驱车进村,一眼看到成片成片的火龙果。村部摆放着一袋袋玉针香米,包装精美,供前来休闲度假的人们选购。村支书陈良凯开心地说,这几年,村里成立了1个公司、3个合作社,共发展火龙果、优质稻、黄花菜等特色产业1000多亩,通过产业带动,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实现村集体年收入超过50万元。
临澧县四新岗镇贫困村众胜村为丘陵地区,田少山多。村里组建众太脐橙专业合作社,全村650户农户包括112户贫困户全部成为股东。去年已发展3000亩,今年有望突破5000亩,仅此一项,户均年收入将达到4.6万元。
脱贫奔小康,关键在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常德市明确规定,扶贫专项资金中,用于产业扶贫的不得低于60%。去年,该市用于产业扶贫的资金达5.5亿元。今年上半年,已安排近3.6亿元。全市共有187家龙头企业、1544家专业合作社、310个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加入产业发展。全市393个贫困村中,具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66143户,都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产业扶贫“常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务工、订单收购、生产托管、技术培训、按股分红等有效措施,带动贫困群众近30万人,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常德市原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3万人,截至目前,已退出42.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9.5%降至0.31%。
立足当前“过日子”,着眼今后“垫底子”
7月30日,记者从梁岱的办公室望出去,一台挖掘机映入眼帘,正在烈日下挥舞巨臂,平整土地,建设厂房。
梁岱说,这是公司二期项目,投资12亿元,设计16条生产线,去年12月15日奠基,现已进入厂房施工和智能化生产线安装阶段,预计明年2月投产。项目达产后,年产值有望突破200亿元、税收6亿元。
常德中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也在投资扩产,新工厂竣工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超100亿元,利税超10亿元,新增就业5000多人。
面对未来,常德人有一个说法,既要立足当前“过日子”,更要着眼今后“垫底子”。
“垫底子”,就是厚植产业发展优势、蓄积产业发展动能。
去年以来,常德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85个,其中中国500强企业项目27个、10亿元以上项目62个,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
常德市人民政府一位负责同志说,常德每年要实现的新落地、新开工亿元项目,每个区县不少于15个,国家级园区不少于20个。今后,不管形势如何变化,聚力兴产业,这一点不会变。要一个声音喊到底,一件事情抓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个三年又一个三年地干下去。
面对未来,常德的主政者们还在探索。采访中,他们说,与发达地区比,常德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还不够大,研发投入比率还不够高,将来要琢磨如何拉长这个短板。园区的管理、配套、服务还不够完善。一些工业园区,员工上班在园区、下班在市区,说明建设还不到位,留不住人。如何像建设城市一样建设园区,把最好的设施、最优的服务、最美的风景留在园区?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这是常德人的谦虚,也是常德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在审视足下,眺望远方,寻找新的起点,开启进入桃花源又一重大门。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