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如画幸福来
—— 安乡县安康乡仙桃村见闻
本报记者 魏仙耘 胡秋菊 李紫莹 王明睿 实习生 周宇豪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又是一年赏荷季,日前,记者一行走进安乡县安康乡仙桃村,但见千亩荷塘花红叶绿,随风摇曳,清香扑鼻,新建成的民宿街区、豪华房车营地、野奢帐篷区、户外研学拓展基地、荡舟采莲等10多个特色项目,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游人们来此,感受水乡田园之美。
仙桃村辖41个村民小组、4697人,耕地面积10025亩。人口多,面积大,管理难。近年来,仙桃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促进种养业、旅游业、公益事业同步发展,基本建成了集农业园区、观光景区、生活场区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干群关系融洽、人居环境优美、产业兴旺发达。仙桃村一次次完美蜕变:2015年,该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2017年被评为“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018年被评为“湖南省四十村四十品大美乡 村”,2019年获得国家级AAA级景区授牌,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梦里荷花村,水乡桃花源。与村民面对面,听他们论往昔、话变迁,话里话外,全是自豪与惊喜。他们说:“在仙桃,我们过得很幸福!”
旅游产业富了村民:
自然条件最差的一组变好了
仙桃村景区核心位置,有一座秀美的小园林,它不同于一般的农家小院,L形的平房修葺一新,被隔成几间单独的客房,屋外的小院摆着精致盆景,不远处还有凉亭、假山及大片荷塘,真是一处美的所在。
烈日炎炎,几位村民在凉亭避暑。53岁的昌翠莲告诉记者,房屋的主人名叫张利群,是仙桃村一组村民。前些年,由于地势低、交通不便,一组生产的农副产品连运出去都困难,因而成为全村经济条件最差的组,而张利群的房屋,又是一组中最差的。“搭帮村里发展乡村旅游,景区把湖边的房屋改建了,过去最差的一家,现在由于处在景区的核心位置,变成最好的一家了。”村民感慨地说,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组的变化,一点也不为过。
一组村民张飞也是受益者。50岁出头的他曾在外打零工,如今是仙桃村景区水电维修人员。他的家今年被改建成民宿,刚完工不久。记者看到新改建的房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两间整齐的客房,一个小小的厅;另一部分是张飞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之处。两部分有门相通,又各自独立。民宿既没有影响村民的居家生活,又让闲置的房间有了稳定的收益。
聊起家庭收入,张飞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家里13亩多田地全部进行了土地流转,每亩每年有600元固定收入;景区租建民宿,按3元/平方米付租金,房间营业后,还会有15%的分红。最重要的是,他在景区工作,每月有2600元工资,保守估计一年有5万多元收入。
“老婆身体不好,女儿还小,我能在家上班照顾她们,收入比在外打工还强,我挺满足的。”说到这,张飞笑了起来。
仙桃村党总支书记吴刚告诉记者:2014年,时任安乡县县长的张阳联系仙桃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按照“全域建设美丽乡村、全力打造农业公园、全面开发乡村旅游”的战略部署,仙桃村干群通过多方外出实地考察,认识到土地流转是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权益收入、经营收入、劳务收入的有效途径;招商引资是实现规模经营,迅速壮大集体经济的唯一手段;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三产融合”才是未来农业发展之路。
到2016年,仙桃村耕地、水面流转8000余亩,流转率达到了80%,为发展规模农业奠定了基础。为实现利益共赢、成果共享,在产业发展方面,仙桃村大幅提高群众参与度,全方位保障群众利益。保障群众经营性收入,目前,仙桃村每亩土地流转价格为600元/年,为全县最高;村里成立了劳务队,并为部分精准扶贫户提供公益岗位,目前,仅在仙桃村景区就业的村民就有300余人,人均年收入2万余元。
按照“生态、自然、简约、实用”的原则,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仙桃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依托千亩荷田等自然资源,制定发展规划,打造自然景观,将仙桃村建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研学教育、康体运动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在安乡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仙桃村成功举办了四届荷花节、常德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等。节会的举办受到了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水乡仙桃,大美仙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慕名而来的游客不断增多。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仙桃村的农家乐发展到了20多家、民宿11家、特色土特产超市1个,每家农家乐、每栋民宿一年可增加纯收入约2万元。2019年仙桃村共接待游客约2万人次,旅游综合年收入达60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多元。
立体种养乐了村民:
人工减少收益翻番
“这一整片都是我的,一共24亩。”站在夕阳的余晖里,64岁的村民谭志斌指着前方一大片荷塘划了一个圈。
“以前种水稻,每亩只赚千把块钱,而且起早贪黑,收割季节还得雇人帮忙。” 谭志斌叹口气。8年前,他积极响应村里号召,采用荷田+虾+泥鳅立体种养模式,每亩不仅卖莲子有3000多元、藕尖有1000多元,龙虾或泥鳅还能卖3000多元,一亩田的纯收入翻了4倍多。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劳动力。“24亩田一个人也能忙活过来,不用请人,也算是少了笔开支。”说起立体种养的效益,他乐了:“一个60多岁的农民每年能有10万元收入,也算可以了!”
仙桃村近年来大力推广“4+X”生态种植模式,村里聘请技术员,对农民进行指导,全村引进了荷田+虾+泥鳅2850亩、稻田+虾1300亩、蔬菜+采摘620亩、水产+垂钓+水生蔬菜1200亩。仙桃村“荷田+”“稻田+”被列入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村内籽莲产业园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园。立体种养模式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还极大地减少了农药化肥的投入量,显著改善了农村水系环境。
环境改善美了村民:
休闲方式变了,返乡创业多了
夕阳西下,仙桃村景区热闹起来。小船在荷塘里穿梭,游客们三三两两,惊起水花一片,笑声连连。紧挨着荷塘的露天游乐场,成了孩子们的主场,形式多样的游乐设施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这里环境比城里还好,又不用花钱,我几乎天天都带儿子来玩。”记者随机采访一位姓李的女士,原来她是邻村的村民,每天晚饭后骑20多分钟的车来仙桃村游玩。
夜幕降临,音乐声起,不远处的广场舞开场了。几十位婆婆妈妈走到广场中央,迈出欢快的步伐。村民袁利平今年46岁,身材纤细的她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以前我最多的娱乐活动就是打麻将,现在村里修了3个广场,还聘请了老师教我们跳广场舞,经常跳舞身体健康,心情好,性格也开朗多了。”袁利平乐呵呵地说。她向记者介绍起了村民的变化:“现在大家休闲的方式很多,晚饭后可以去马路上散步,去广场里跳舞,村子里到处是荷香,真舒服。村里全是水泥路,连70多岁的老太太也开始化妆,穿裙子呢!”
近年来,仙桃村完善了“三室一场”(即村民议事室、图书阅览室、计生卫生室、村民休闲广场),健全了“一部两中心”(即村部、村民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服务、休闲场所。全村2005年便启动了人居环境整治,全村道路干净整洁,家家户户屋内屋外清清爽爽。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村到户路硬化率达95%,村内主干道等可绿化面积实现绿化率100%,居民住宅区亮化率90%以上,沟渠畅通率、排灌设施完好率100%。全村安全饮水率100%,电网改造率、网络覆盖率、有线电视入户率100%。村里建设了“红瓦白墙灰裙”样式统一的民居,以荷塘、稻田、鱼塘为背景,形成“移步换景,一户一景”的精致庭院效果。
仙桃村,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仙桃村的巨变也吸引了一批中青年返乡。据统计,近几年,全村返乡的年轻人超过50人。“印象中的仙桃村又偏又穷,交通差,环境差。”2017年,回村为父亲扫墓的杨平安对仙桃村刮目相看,陶醉在仙桃的美景中,萌生了回村创业的念头。他父亲早逝,初中未毕业便外出打工,靠勤奋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村干部的帮助下,2018年,他投资近400万元在仙桃村修建了一家高规格的农庄,今年4月正式营业。在农庄不仅可吃饭住宿,还可钓鱼捕虾。返乡两年,杨平安不仅收获了古铜色的皮肤,也收获了健康的体魄。他笑言:“和以前经商时相比,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戒除了,现在体质好多了!”
杨平安告诉记者,农庄虽开业时间不长,但生意还不错,他计划着扩大规模,多开发些游玩项目,将农庄建成乡村综合休闲中心。
记者问:“回到仙桃,是不是找到了你的理想生活?”
“是啊,吃着有机菜,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出门是景,有喜欢的事业和稳定的收入,没有压力,很幸福!” 44岁的杨平安笑眯了眼,“我心中的小康生活就是这样啊!”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