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桃源|育秧“工厂”化 春耕提“智”增效
春回大地,农事渐忙。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期,桃源县大力推广智能化工厂育秧,持续提升水稻育秧的质量和效率,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桃源县剪市镇喜雨村这家新投入使用的育秧工厂里,自动化育秧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工人们各负其责,通过放置秧盘、底层培土、自动加湿、均匀播种、二次覆土等工序后,一个个标准育秧盘整齐排列,等待着送进密室进行催芽,48小时后便可移到大棚。相较于传统育秧方式,工厂化集中育秧具有节约稻种、育秧质量好、育秧效率高等优势,还能克服异常恶劣天气影响,在为早稻种植赢得时间的同时,也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有力保障。种粮大户郭述兵承包了2000多亩农田,早稻秧苗需求大,每到春耕备耕时节,育秧便成了他最“头疼”的事。
桃源县喜雨裕康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郭述兵:现在这个新设备上线了以后,跟以前的人工相比基本上(效率)提高了2.5倍,既不担心这个秧的质量,也不担心它的存秧率了,工人也比以前用得少多了,以前我们育秧的话都是二三十人在搞,现在就是十来个人基本上可以满足我的生产需求了。
桃源县是种粮大县,今年早稻种植面积58万亩,育秧需求量大。近年来,桃源县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今年在剪市镇、漆河镇、漳江街道等粮食主产区新增3个育秧工厂,目前全县共有6个育秧工厂,预计浸种育秧量超55万斤,可服务8万亩稻田。同时,全县育秧大棚总面积突破3.2万平方米,覆盖大田育秧需求2万余亩,形成“工厂+大棚”双轨并行的育秧网络,为端稳“饭碗”注入强劲动能。
桃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陈高华:我局组织资金800万元,采购早稻种子80万斤。同时整合资金450万元,新建三座高标准育秧工厂。同时,我们局里还组织了技术小分队,下乡送技术,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目前我县的早稻秧田已经全部准备完毕,早稻大田正在有序翻耕,确保在五一前全面完成早稻移栽任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