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绿叶归“耕”育良田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
近日,记者走进石门县夹山镇国朋粮油专业合作社2000亩绿肥(紫云英)示范基地,紫云英迎着春风尽情舒展、任性摇曳,花儿沐浴着春光竞相盛放。不远处的翻耕机轰鸣着,把紫云英、小油菜翻埋到泥土下、埋在春天里,“化作春泥更护花”,便是绿叶归“耕”的深意。
生机盎然的绿肥花田
“种植绿肥之后,不仅可以提高土地肥力、节约生产成本,而且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减少虫害和污染,对我们种粮人来说就是个‘活宝’。”合作社理事长吴志国笑着说道。
春耕当口,石门县种植的5.8万亩绿肥掀起了翻耕热潮,紫云英、小油菜、三叶草、苕子草等绿肥相继被就地翻耕入土,改良土壤品质、提升耕地“肥力”,为春耕生产注入绿色动能。
3月24日,趁着天气晴好,赶在翻耕之前,石门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奔赴各大绿肥示范片,开展技术指导和测产验收,通过植株分析和产量考察,对绿肥示范工作进行评估。
“目前在蒙泉镇、夹山镇、秀坪园艺场等示范片,实地测产亩产紫云英鲜重可达2000公斤以上,高产丘块可达3500公斤以上,可为水稻种植节约20%以上的化肥(折算复合肥20公斤以上),增产稻谷10%以上,提高稻米品质、减少面源污染等各方面的效益都很显著。”石门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陈刚说起绿肥很有成就感。
沐浴在春光里,陶醉在花丛中
绿肥是固氮养地、疏松土壤的“多面手”,更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稻米品质的“黄金肥”。近年来,石门高度重视绿肥生产工作,持续实施绿肥生产示范,落实到大面积水稻单产提升行动上,每亩可增产稻谷10公斤,节约化肥等生产成本50余元,种出的“常德香米”优质稻收购价比普通水稻每百公斤高出60余元。
一直以来,石门县把种植绿肥作为全县化肥减量、提升耕地质量的主要措施来抓,也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举措来抓。今年,全县上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绿肥种植促耕地质量提升,创建绿肥生产“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办万亩示范片1个、千亩示范片11个、百亩示范片89个,示范片总面积达3.5万亩,实现鲜草亩产量达到2000公斤以上,辐射带动全县绿肥生产面积近6万亩,给良田提升肥力,为粮食安全夯实“耕”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