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区:大学生村官做活“水文章”
9月中旬,记者驱车行驶在常德市武陵区芦荻山乡苗儿港村的村道上,金桂飘香。
车窗外,良田美池交替闪现,一个个莲藕池里,荷叶田田,硕大的莲蓬间擎着几朵白花;一方方稻田里,稻穗随风摇摆,饱满的谷粒正由青变黄;一汪汪鱼塘里,增氧机突突突喷着水柱,映着天光的水面浮出争相觅食的鱼背。这一幅幅欣欣向荣的乡村画卷,也昭示着苗儿港村即将全面脱贫、大步奔向小康的欢欣与坚毅。
5年前,85后大学毕业生周旋毅然作别日渐红火的餐饮行业,放弃了省城开办餐饮连锁店的创业梦想,带着对故乡的眷念憧憬和乡亲们共同脱贫致富的那份执着,回到苗儿港村,挑起了村支书的重担。
“从小在村里长大,苗儿港对我来说有不能割舍的故土情结。”周旋说,11岁那年随父母去城里念书后,每年寒暑假也会回老家小住一段时间。也正是这份对故乡的牵挂,造福乡亲的热忱,学成归来的周旋成了苗儿港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党员结对帮扶 促进群众之间心相通情相连
周旋人虽年轻,扎根基层却不畏艰辛、干劲十足。2015年6月,时任武陵区芦荻山乡党委书记李进、乡长黎镇斌等通过乡镇流动党员情况摸底,得知周旋从湖南科技大学财务专业本科毕业后,放弃了省城某企业财务岗位的高薪,回到常德做餐饮口碑好、生意不错,觉得如能把这样的大学毕业生请回来,担任苗儿港村的村支书,可能会给乡村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于是通过多方打听找到了他。彼时,苗儿港村级财政债台高筑,如何搞活村级经济,摆脱负债的困境,可谓是困难重重。到乡政府听了情况介绍,面对乡党委政府的期盼,那年才28岁的周旋没有推托和退缩,只有一句“我会尽力干好”,就走马上任苗儿港村村支书,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学生村官。
对村支两委来说,周旋认为当务之急是取信于民,让全村的群众能拧成一股绳。上任那天,他望着苗儿港村部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脑海浮出5个字:为民办实事。而后,周旋走村串户摸情况,走访党员、养殖户,慰问低保、五保户,深入了解发展现状和村民诉求。3个月下来,周旋脚后跟磨脱了几层皮、脚底打了几次泡、鞋子也换了两双,这些他全然不顾,厚厚的笔记本上已列出了一长条需要解决的问题清单:1、8组组道急需硬化,全村的灌溉沟渠急需畅通,存在部分危房问题……
怎样走进群众的心坎里,让大家更有干劲、有信心,在周旋看来,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上任伊始,他就带头结对联系村里的2个贫困户,全村69名党员结对帮扶,架起了党员与群众之间连心桥。同时,一方面用召开党员大会议事的方式让村里的党员同心同德、共谋发展,一方面通过党员的模范带头来激励村民,促进村里凝心聚力人心齐。村民彭建国希望儿子彭岸阳能够应征入伍,在军营里得到锻炼,周旋了解情况后,积极帮助他办应征手续并进行推荐。2017年,彭岸阳刚退伍复原后,有一段时间赋闲在家。周旋又帮他申请了海员技能培训,去年11月,学成后的彭岸阳在长沙顺利地找到一份海员工作。
记者采访时,周旋介绍道,像这样党员结对帮扶的例子有很多,初衷就是让全村的党员同志能够齐心协力、模范带头,为贫困群众尽心尽力、纾难解困、办点实事,成为老百姓都信赖的贴心人。
扶贫政策保障 帮助贫困户重振生活信心
周旋刚上任时,苗儿港村有贫困户23户,共64人。通过走访,周旋发现每一户的情况不尽相同,要对症施策做到精准扶贫,让他们充分享受政策红利,确保脱贫致富路上不落下一个人。
今年53岁的李德喜是一位低保户,也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十七年前,因婚姻破裂,患上抑郁症,整天精神恍惚,一个人住在老旧的木板房里,存在明显安全隐患。2018年,周旋积极向上申请,把他的房子纳入危房改造的范围,眼下,新建好了两间砖混结构房。李德喜每天都需服药,一个月的医药费用至少要四五百元。因为种植收入少,又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经济情况入不敷出。见此情景,周旋与村支两委的同志们商量后,给他安排了一个乡村环境保洁的工作,负责清理全村沟渠垃圾,一个季度可以挣两三千块钱。周旋经常嘱咐他,每天趁凉快时候工作两三个小时就够了,可他为人实诚,担心别人说闲话,总是上午和下午各干两个多小时,每天将沟渠中的漂浮物和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前年夏天,李德喜劳累一整天后,担心天气炎热药效不佳,把药量加了一倍,快到深夜12点还是睡不着,他感觉心里焦躁不安却苦于无处倾诉,就给周旋打电话,周旋在电话里耐心地疏导他半个多小时。这几年,通过周旋平时的走访疏导、嘘寒问暖,李德喜的病情逐渐好转,精神面貌大有改观。
该村4组苏志荣2014年出了车祸,卧床两年后在轮椅上又呆了两年,他家一口六亩大的鱼塘因为病情给荒废了,加上父亲年迈多病,家里雪上加霜。卧床养病的几年里,苏志荣的老婆耐心照料他的同时,也时常以泪洗面。上任不久的周旋了解情况后,和村支两委一起帮他申请了低保,定期走访鼓励他们,还尽量提供一些经济援助。2018年,苏志荣身体状况渐趋好转,当他可以站立行走、生活能够基本自理时,老婆外出务工,到就近的物流园学习开塔吊,懂事的儿子也随师傅学起了泥瓦匠,一家人在村里的帮助下生活日渐好转起来。苏志荣自己也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生活自理后,在村里信贷资金、技术指导的扶持下,立即将荒废的鱼塘投了苗,尽管鱼塘水域面积不大,行情好的年头也能挣上一两万元。现在,苏志荣每天都在鱼塘边转悠,在自家的田里割点草喂鱼,利用手机网络进行投饵、增氧的操作,自食其力、自得其乐,找回了生活信心。
养殖产业带动 引导村民跑出发展“加速度”
上世纪90年代,苗儿港村迎来农田改制鱼塘的发展热潮,该村目前水塘面积达1800多亩,是稻田种植面积的三倍多。由于养殖渐成气候,村里陆续成立了水产养殖和渔业合作社,受村里地势低洼,水利设施常年失修,产业带动作用受限,水产养殖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通过走访和座谈,周旋发现,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水域优势,必须下好沟渠清淤、保障畅通、硬件支撑这招先手棋。说干就干,他请来挖机师傅进行沟渠清淤,面对财政吃紧的状况,周旋以个人名义担保,承诺分期付清。清淤完成后,又主攻主要的沟渠硬化,三条又深又宽的硬化沟渠很快横亘眼前。第三年,村里又主攻组道硬化……如今,反映稻田被淹、排水不畅、鱼塘遭灾的情况没有了,养殖户驰骋在笔直平坦的村道上,将一筐筐鱼儿运进城里,笑意盈盈、收获满满。
做好了硬件支撑后,周旋开始对合作社的发展动起了脑筋,一方面促进更多的养殖户加入专业合作社以扩大规模效应,争取更多的小额信贷支持,实现抱团发展的目标,目前已有九成以上的养殖户加入合作社;一方面针对村里的养殖户分散经营,规模大小不一,每个池塘的管理方法不尽相同的现状,邀请乡镇技术人员给予技术指导,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开展鱼池标准化建设,提升水产养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除了积极扶持具备养殖条件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养殖行列外,对尚处于脱贫阶段、有劳动能力而缺乏养殖条件的贫困户,合作社会尽量安排他们去撒网抓鱼、捕鱼,为他们想方设法提供就近打零工的机会。该村一组组长张志明回忆说,2016年,他在自家10亩鱼塘的基础上,租了村里12亩自然水面养鱼,面对6万元鱼苗款、9万元饲料费的前期投入,让充满斗志的他发愁不已。他找到村支书周旋后,村里和合作社马上帮他联系鱼苗、饲料经销商并进行担保,年初赊鱼苗、赊饲料,年底卖了鱼再付款,又帮他向农商行申请到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解决了张志明筹措养鱼成本的燃眉之急,扶持他走上了养殖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在村里和合作社的扶持和引导下,相较刚刚农田改制时,全村养鱼产量翻了两三翻,养殖鱼类的品种多了,鱼类的病害控制得好了,供销信息畅通了,养殖户的荷包也鼓起来了。以往,养殖户每年10月捕完鱼,池塘干了要闲置三四个月,直到第二年开春再开始放鱼苗。现在,通过合作社的指导,养殖户每年冬季都会见缝插针,把市场上畅销又紧俏的麻鲢等鱼类买来囤养在池塘里,待到第二年年端午前后又能卖个好价钱。
在这个水网纵横、渔业遍布的村落,周旋带领着村支两委和当地老百姓,依托村情做活“水文章”,该村渔业、水鱼、水稻、莲藕等四个养殖种植合作社年收入上千万元,跑出了苗儿港村产业引擎的“加速度”。如今,村民们见到周旋,脸上都会充满着幸福而自信的笑容,亲切地喊一声“小书记”。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