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乡村善治的先行者
——探析乡村治理的“广东模式”
这里,党建引领,治理有序,“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党建网格全覆盖。这里,乡风文明,崇德向善,家家有积分台账,文明善举比着干。这里,社会安定,生活便利,律师来到村里提供法律服务……行走在南粤大地,处处可以看到乡村善治的成果。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把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补齐广东农村短板的关键之举。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广东省凝心聚力,扎实推进,制定了完备的政策框架,构建了以党委农办、农业农村部门为主导,多部门协同推进的乡村治理体系机制。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表示:“广东省已经基本构建起了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正在朝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迈进。”
高位推动为乡村治理筑牢根基
根深方能叶茂。通过高位发力,做好顶层设计,广东将乡村善治的种子深深植根于田野。
广东专设由省委常委为组长,农办、纪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乡村治理专项组,每年召开全省会议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重点部署。
为了明确具体任务,推进各项部署落实落细,近年来,广东省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梁健表示:“建立以一个《意见》为基干,多个专门领域文件为补充,发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实施意见和年度工作要点动态引领作用的乡村治理政策体系。以这套体系指导全省乡村治理工作的开展。”
“百镇千村”示范创建活动是广东省推进工作的主要抓手。为了加大正向引导力度,广东将创建成果与农业农村财政项目申报、镇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评优评先、乡村振兴等考核考评挂钩。创建活动坚持“创在平时、评在全程”原则,将申报方式由首批的“定时点”改为“定周期”,实现“成熟一批、申报一批、审核一批”。
“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支部”。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
近年来,为了建强基层党组织,广东连续出招。2018年,广东省启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整顿改善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实施“头雁”工程和南粤党员先锋工程,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和“村推镇选县考察”培养选拔制度,基层党组织队伍进一步优化。
一套顶层设计组合拳打下来,广东省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党对乡村的领导加强。全省基层党组织书记“三个一肩挑”比例大幅提升。实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
——乡村自治活力增强。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商议、一事一议”协商机制,形成村民代表会、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四位一体”协商格局。实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行动,全省村规民约修订全部完成。
——社会治理基础夯实。评选“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单位”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98.6%。完善驻村法律顾问制度,全省2100多家律所、近万名律师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
百花齐放掀起乡村治理的创新浪潮
久立改革潮头,敢想敢干、勇于探索是广东人最明显的精神气质。上有决心,下有热情,两种力量碰撞,迸发出巨大的创新动能。如今的广东,乡村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遍地开花。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广东省推进工作一贯坚持的原则。在广州市从化区,7类队伍活跃在乡村治理的第一线:“党旗红”先锋队发挥党员在拆违治乱、经营致富等方面的带头作用;“红袖章”联防队主抓平安乡村建设;“连心桥”服务队注重搭建村里“两代表一委员”的沟通桥梁。此外,还有“平安哨”“夕阳美”“巾帼”“向阳花”队伍。
从化区乡村振兴促进中心主任叶平介绍,虽然队伍各有分工,但都是以党员干部为核心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引领治理工作。目前,全区已有群防共治队伍1925支,队员1.16万人。“7类队伍凝聚了基层的力量,让乡村治理由干部管变为一起管。”叶平说。
近年来,作为一种乡村治理的新模式,积分制在广东省迅速铺开。
江门市江海区英南村通过“三步走”让村规民约为积分制打牢基础。第一步,是在制订阶段,将“能落地”作为修订村规民约的根本方针,发动村民大讨论。第二步,将村规民约改编为顺口溜在村里多处张贴,并开展多种宣传活动。第三步,在村规民约入心入脑的基础上,将其作为评分的主要标准实行积分制。低分者上“黑榜”公示,高分者不仅可以上“红榜”,还能用积分换取生活用品。
在积分制激励下,英南村的文明风貌有了大幅提升,“黑榜”无人问津,“红榜”人头攒动,村民参与治理的热情空前高涨。
在广东,清单制的推广让基层干部干事有章法,政策落实更顺畅。
梅州市蕉岭县编制镇、村权责清单,形成覆盖县、镇、村三级的权责清单体系。目前,全县镇级权责清单、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准入清单已全部编制完成。蕉岭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涂政平告诉记者:“蕉岭县村村都有权责运行流程图,干部群众能‘看图说话’‘照单办事’,有效打通了乡村治理堵点。”
法治建设是乡村治理的重点。在惠州市惠阳区,“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让专业律师能走进每个行政村。律师钟君安每月都会有一天来霞角村提供法律服务。从过去小矛盾“久病不医”最终酿成大冲突,到如今村民大事小事都知道诉诸法律解决,担任法律顾问的十几年来,钟君安见证了霞角村村民法治意识的点滴成长。
如今,钟君安的工作比当初“清闲”了不少,他向记者展示手机:“我建了个微信群,平时在这里给大家普及法律知识。”
提供乡村治理的“广东模式”
乡村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广东各地经济发展、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存在相当的差异。通过创建试点示范,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成为广东省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现实所需。
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试点;争创一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开展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创建活动……今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乡村治理被列为一项重点任务,其中“示范”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
回顾广东的乡村治理历程,示范引领是贯穿其工作始终的主要方法。5镇、47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试点单位,97个乡(镇)、993个村被评为广东省“百镇千村”示范镇、村。广东打造出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乡村善治样板。
然而,创建示范并不是终点,如何从典型中汲取营养并用于实践才是最终目的。近年来,广东在创建示范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总结可复制的经验,打造出乡村治理的“广东模式”。
去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二批34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村级重要事权清单”和清远市“乡村新闻官”榜上有名。加上首批入选的惠州市“一村一法律顾问”、广州从化区“仁里集”信息平台、佛山市南海区“织密三级党建网络”,广东省已有5个典型案例入选,为全国各地的乡村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探索从未止步。谈到下一步的工作,梁健表示,今年广东省乡村振兴局把重点放在探索建立“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上,统筹各方力量组团式、多层次地推进镇村融合发展,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
在顾幸伟看来,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广东乡村振兴工作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广东将在发展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丰富内涵,打造出乡村振兴的‘广东模式’。”对于未来,顾幸伟信心满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