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连成片 城乡融一体
——上海市宝山区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创建模式观察
2018年,上海开启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行动,分布在9个涉农区的示范村因此成为风向标,围绕示范村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各种建设和各种解读如黄浦江潮日夜不息。始于2019年的宝山区连片示范区建设实践,无疑是上海乡村振兴时代潮流中相当醒目的那朵浪花。地处上海近郊的宝山区是工业化、城镇化发达区,103个村人文相通,土地、生态等资源禀赋不同,定位也各异。这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实践,之于城乡融合的目标更具现实意义。
2021年,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进入第四个年头,之前已验收通过或复核的69个示范村中,宝山区占了9个,这9个示范村如何体现了连片示范的意义,又对城乡融合发展打下了怎样的基础?近日,记者走进宝山区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进行探访。
“一村一品”和特色小镇交相辉映
宝山区罗泾镇是率先在上海提出连片示范区建设的镇,镇内干部群众一致认为,连片示范区建设最大的收获是“一村一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了,特色小镇的内涵更丰富了。罗泾镇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人朱广力亲身经历了五村连片示范区内“一村一品”的统筹和落地过程,而海星村党支部书记薄惠忠则亲自参与了“宝山湖大闸蟹”品牌的提升工程,深刻体会到打造长江口生态渔村对海星村眼下和未来的价值。
今年7月中旬,罗泾镇开创了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一个新局面,建成了五村连片示范区。在这个新局面中,事关产业振兴的“一村一品”成果着实令人振奋,和海星村一样,其他4个村各自形成了差异化明显的特色产业。塘湾村围绕“一朵花”打造母婴康养村,花红村依托“一袋米”打造耕织传家村,新陆村围绕“一篮菜”打造研学营地村,而洋桥村则通过“一蒸糕”打造芋香田园村。
上海示范村建设按照年度目标分期分批实施,如果没有连片示范区建设整体规划,不对区域产业资源做有机整合,以“一村一品”为代表的产业振兴难免“有名无实”,而没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支撑的示范村,从一开始就会陷入迷茫,特色小镇也必将名存实亡。罗泾镇五村连片示范区较好解决了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不够兴旺的共性难题。
以“花卉+赛事”为特色的月浦镇实践,同样证明了连片示范区建设不仅能落地“一村一品”,还将形成“一村一品”与特色小镇交相辉映的振兴格局。
近日,记者走进月浦镇三村连片示范区,只见被美丽的顾泾河串连在一起的聚源桥村、月狮村和沈家桥村在艳阳下美轮美奂,各具特色的花卉产业成就了3个村的各美其美。
月浦镇副镇长张刚告诉记者,因为连片示范建设,月浦的花卉产业形成了经营主体带动村民经营致富的产业格局,随着区域产业集聚和兴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村里工作生活。
记者先后走进3个村,充分领略了各个村的花卉、运动项目特色,特别是刚刚经过上海市级示范村复核的月狮村,为了凸显“沪北乡村运动乐园”的形象,在完成了原定建设目标的同时,自我加压新增了18个项目,这些项目有机分布在林带、花田,儿童运动、亲子活动的特色一目了然,而农事体验广场、民宿餐饮等7个配套项目,则有序分布在合适的点位。
“这些项目从一开始就按照市场化运营原则引进,运营主体第一时间参与到规划设计建设中,他们对10月1日开张运营的效果充满信心。”张刚说。
“乡村会客厅”扮靓城乡融合空间
乡村振兴说到底是个系统工程,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尤其需要从吸引资本、人才的角度去思考实践,行动慢不得,没有抓手也急不得,宝山区的抓手是建设“美丽乡村会客厅”,让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聚在会客厅,以此深入推进城乡融合。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宝山区所指的“美丽乡村会客厅”是基于全域统筹的乡村会客厅概念,而不是单个村域就是一个会客厅,因此,必须打破村界整合资源,公共设施共建共享是必然选择,要做到这些,最高效的路径就是连片示范区建设。
罗泾镇的实践为成功建成“美丽乡村会客厅”作了很不错的注脚。
罗泾镇联动示范片区5个村呈东西向分布,北面是长江,整个区域内有一条新川沙河、一个宝山湖、一个陈行水库和近70条河道组成的区域水网,打破村界壁垒后,农林用地真正连成了片,6000多亩农地和3000多亩林地构建起区域连片生态屏障,如今5个村大部分区域达到Ⅲ类水质,局部如涵养林达到Ⅱ类水质,为落实上海饮用水二级保护区、贯彻长江大保护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得益于连片示范区建设,示范区内公共设施同时满足了5个村在“一村一品”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业的需求。东西两端有塘湾村、海星村的游客服务中心,新陆村有研学教育接待中心,洋桥村建起了稻米加工中心,这些公共设施的共享不仅提高了使用效率,还相继成为区域引流的地标建筑和网红打卡地。
朱广力告诉记者,五村连片示范区的“乡村会客厅”功能越来越明显,除了休闲旅游网红点吸引城市居民,几乎所有的开放式涵养林都成了城市居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海星村每个双休日都会迎来万名左右游客,每天冷饮啤酒销售额达1万元左右。
“宝山区连片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规划是‘一脉五花’,建成之后,将是未来乡村会客厅的‘五朵金花’。”宝山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林洪说。
记者了解到,所谓的“一脉五花”,指的是宝山区连片示范区的“花样”解读。南北向的潘泾路是脉,这根脉上,从北到南依次分布着一个文化之花、两个空间之花和两个产业之花,这一脉上的五花,便是宝山区乡村会客厅里的“五朵金花”。
连片示范区实践启示
示范村连片集群建设理念从一开始就得到上海市及各涉农区党委、政府的重视,但是,不得不承认,推广实践的力度不够大。出现如此现象,除了示范村建设受限于资源、资金、人才的不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能从系统性角度理解连片示范区建设的资源共享、成本共担、渠道共用、效果共赢。总结宝山区连片示范区建设,主要有3方面的益处,希望能对建设提升乡村振兴示范效应有所启示。
第一,连片示范区建设明确了镇党委和政府是主导者,示范村是项目建设者,有利于镇级层面统筹整合资源、资金、人才,特别有助于产业振兴。
从表面看,连片示范区建设需要更多资源、资金和人才,而宝山区的实践证明,因为资源整合更加高效,投入连片示范区的建设资金平均到一个村,远低于单个示范村建设资金的投入,充分体现了整体优于局部之和的原则,同时,“一村一品”的差异化竞争力和特色小镇丰富的内涵为乡村持续振兴打下了系统性基础。
第二,连片示范区建设更有利于优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宝山区各镇向连片示范区委派了第一书记,统筹指导连片示范区各个村子的资源整合和项目落地,有百利而无一害。罗店镇以天平村为核心的连片示范区第一书记金建强总结到,如果一开始就有连片示范区第一书记,天平村及附近几个村的乡村振兴建设效果一定会更好。
第三,连片示范区建设更有利于吸引优质市场运营主体,形成政府、市场联手振兴乡村的局面。
政府主导下的示范村建设容易忽视效率,也会产生公共资源投入不公的问题,产业理想主义和产业泡沫因此而生。宝山区的实践充分证明,市场力量的参与,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即便走偏了,也能及时修正。
同时,因为主体参与,各级政府更放心投入紧缺资源,宝山区2020年用于乡村振兴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占全区使用建设用地减量化指标总数比例超过了14%,为乡村发展留足了空间,很能说明问题。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