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市的示范之举
——看湖南省长沙市如何以美丽宜居村庄小切口破题大战略
一个“百年煤镇”核心区,经过转型治理后,出现了怎样的奇迹?长沙宁乡市煤炭坝镇煤炭坝社区,在废弃的煤坑上,打造“春天里”党建文化广场,“黑”土地上升腾起了新希望。
一个传统蔬菜种植村,引进一批能人返乡后,带来了什么变化?长沙浏阳市沿溪镇沙龙村,将智慧农业“嫁接”在蔬菜基地,走上了提质增效的产业振兴新路子。
一个曾因黄泥满地而“出名”的脏乱村,经过精心打造后,产生了怎样的蝶变?在长沙望城区白箬铺镇黄泥铺村,曾经的泥塘、乱石都成了风景,如今碧水清流,青石衬砌,蝶变成幸福屋场,美丽村落。
几个村庄变化缩影的背后,是长沙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彩落笔。作为湖南省唯一的乡村振兴示范市,面对这个宏大战略,省会长沙该如何率先破题、奋力扛起示范之责?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市的示范之举又在哪里?
以小切口破题大战略、撬动大振兴。在长沙市委、市政府决策层看来,这个小切口就是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经过深入调研,长沙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确定了21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以示范乡镇为“主阵地”,而示范乡镇又以美丽宜居村庄作为“主攻点”,把打造美丽宜居村庄作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市的第一仗来打,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抬高坐标、创新实干,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
初冬时节,随着2021年长沙美丽宜居村庄验收接近尾声,一个个富有品质、特色独具的村庄宛若“珍珠”成链,熠熠闪耀在星城大地,引领长沙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破解之一:
创新思路,破解“干什么”难题
“要突出工作重点,聚焦重点、难点,在推进过程中,既要做好规定动作,也要创新工作举措,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工作探索路径、创造经验。”今年3月1日,长沙市市长办公会如此定调。
长沙市委、市政府首先破解的是“干什么”的难题。
在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邹春林看来,乡村振兴最终落点在村庄,最终受益者是村民,因此,要以“小切口”破解乡村振兴“大战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既是‘小切口’,亦是‘牛鼻子’。”邹春林介绍,长沙计划5年内建成4000个美丽宜居村庄,其中2021年建设955个左右。
蓝图绘就,一场推进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村庄建设在星城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
宁乡市煤炭坝镇,曾是个因煤而兴、因煤而苦的“百年煤都”。
“挖出了地下‘黑金’,却挖走了‘绿色’生态和美丽宜居生活。”煤炭坝镇煤炭坝社区党总支书记贺雪辉说,曾经镇上的历任书记都被称作“邋遢书记”,空气脏得都不敢张嘴呼吸。
为了摘掉“脏帽子”,煤炭坝镇从地下掘“金”转型为地上种“金。”然而,转型期的阵痛不可避免。贺雪辉说,作为“百年煤都”的核心区产区,几年前,煤矿关停后,老百姓一下失去了支柱产业,这里变成了“遗留问题多、矛盾纠纷多、失业人口多”的“三多”社区,打架斗殴、吸毒赌博等经常发生。
前任社区书记5次辞职不干。“我当时暗想,谁接这个书记,就是头‘猪’,但没想到,最终还是自己当了这头‘啃硬骨头’的‘猪’!”贺雪辉自嘲道。
临危受命上任后,贺雪辉果断亮出“红色引领、绿色发展”这把剑,一面治歪风聚人心,一面治生态谋发展。今年以来,社区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为抓手,积极培育绿色健康产业,推进整村全面转型。
经过治理,曾经污水横流的采矿区被打造成了“春天里”党建文化广场;过去的采煤塌陷区,建成了供游客休闲垂钓的“渔乐谷”。“我们现在就生活在‘春天里’,充满了生机和希望!”80多岁的刘曼群老人乐呵呵地说。
破解之二:
创造动力,破解谁来干难题
“对新取得高素质农民等级认定证书的给予最高1万元补助;对吸引35岁以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月给予补贴……”这是今年《长沙市乡村振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为长沙农业人才发放的“大礼包”。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更需要各类人才下沉到最基层。
为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长沙一方面用活外力,一方面激发内力,创造动力、形成合力,充分畅通智力、技术、管理入村通道,破解乡村振兴谁来干的难题。
《措施》重点针对农业产业领军人才、高素质农民、乡村技能人才、科技特派员四类人才群体,从认定、培养、服务、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支持政策,致力集聚一批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
“干货满满的好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能人返乡、进村创业。”浏阳市沿溪镇沙龙村党总支书记罗平春笑着说,凡是回村创业的种植里手、管理好手、销售高手,村里都为其提供基地、技术、农资和小额贴息贷款。
在外创业多年,有着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罗纪平就是进村创业者之一。今年,他带着社会资本回村里流转了200亩土地,种植高品质蔬菜。“新农人”带来“新技术”,凭借着“智慧农业”在村里落地,沙龙村近4000亩蔬菜基地,走上了提质增效的路子。目前,当地共有17家专业种植合作社,蔬菜远销全国各地。
如果说,用活外力让沙龙产业兴旺,激发内力则让沙龙更加美丽宜居。
沙龙村的美丽宜居村庄打造,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自发形成了“能人出策、勤人出力、贤人出资”的良性模式,最大程度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在建设前的村民议事会上,美丽宜居村庄建什么、怎么建,谁的点子好、可行性强就采用谁的。建设过程中,在家的劳力出力,如到河里捡石头作为路面铺设材料,在外的乡贤,能出钱的出钱,今年共筹集资金折合人民币121万元。
众人拾柴火焰高。如今的沙龙村,村中有园(菜园),园中有景,景中有韵,成为美丽宜居、业兴人和的幸福家园。
破解之三:
创优方法,破解怎么干难题
“黄泥铺,黄泥铺,哪里都是泥巴路,下雨泥水地上淌,天晴黄泥漫天舞。”这是十来年前的白箬铺镇黄泥铺村,当时村里处处是烂泥塘,河道淤塞,年久失修。
“那时候,‘等、靠、要’思想严重,光靠上面和村里大包大揽,很难干成事。”黄泥铺村党总支书记朱权印回忆。
针对有的村镇以往队伍攻坚合力不足,责任落实不到位、群众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中,长沙市提出“三个强化”:强化统筹推进、强化协同联动、强化共建共享。
乡村振兴书记带头抓,领导一起抓。长沙市领导心无旁骛抓落实,每个示范创建乡镇由一名市级领导和两个后盾单位负责联系。乡村振兴部门切实担负起牵头职责,以考核和督察作为“指挥棒”,统筹推进示范乡镇创建和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前线指挥员、推动者、执行者强化协同联动,将各方面资源力量集中到乡村振兴上来;在具体执行上,则强化共建共享,让群众成为最主要的参与者、最大的受益人、最终的评判者。
“乡村振兴,不能落下一村一组。”白箬铺镇党委副书记曾洪波介绍,白箬铺镇坚持“三主”,即坚持党委主导、全面系统部署;坚持村委主体、强化责任担当;坚持村民主人、转变思想观念。
为了调动群众的能动性,黄泥铺村村支“两委”不再“大包大揽”,而是以“自强不息、甘于奉献、服务人民”的“黄泥精神”为引领,瞄准难点、提炼亮点,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巧劲办实事。
“没有文化的村庄,就没有灵魂。”朱权印说,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中,每个村庄都提炼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如赵家新屋屋场,因有数名参加抗美援朝的战士,因此打造了以抗美援朝爱国主义精神为文化引领的美丽宜居村庄;小冲子屋场,以农耕文化为主题,引导村民传承农耕文化、弘扬工匠精神……
为了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黄泥铺村在美丽村庄建设中,杜绝大拆大建,望城青石、黄泥铺红砖、竹子、木头,基本来自村里自产和村民自愿捐赠。
“我们既是组织员,又是战斗员。”长沙市水利局派驻白箬铺镇驻镇工作队队长刘永宏介绍,驻村后立即围绕“堵点”,积极争取水利项目,清除山塘淤泥、疏浚水道。
“水清了,小鱼小虾都回来了,村美了,亲戚朋友来做客。村庄里子、面子如今都光鲜!”见到村民刘爱莲时,她正在塘边起鱼,看到篮子里活蹦乱跳的小鱼虾,她的脸上笑开了花。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