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构建美丽乡村新维度
乡村之美,除了良好的自然环境,还美在民风淳朴、乡风文明,胜在和谐宜居、治理有效。
近年来,石门县夹山镇因地制宜,通过“格言治家”的软熏陶和“家庭文明档案”的硬约束,在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培育文明乡风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构建了“格言治家、档案管家、文明兴家”的美丽乡村新维度。
“格言治家”吹开文明花
夹山镇自古就有“格言治家”的文明传承,许多通俗易懂、治家有方的“格言”通过家谱流传、祖辈口授、族贤传唱等形式,一代一代流传至今。群众耳濡目染,以治家格言规范家族的伦理道德、邻里关系和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
2011年以来,夹山镇创造性地开展“创新社会管理,践行格言治家”活动,一些老干部、老教师、老村民纷纷把家里祖辈相传的治家格言贡献出来,并打印好了送到镇政府。镇政府组织专门人员对征集上来的上万条治家格言去粗取精,得到一篇1000多字的格言文稿。
接着,将文稿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并压缩整理,编制成了880字的《夹山治家格言》,送到全镇的每个农户家中。如今,这些格言已经成为家喻户晓、心口相传的“治家法宝”,夹山镇也随即成立了格言治家理事会。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生男好听,生女好命。近亲结婚,祸延子孙。少年夫妻老来伴,一日夫妻百日恩……”夹山镇官渡桥社区村民刘冬云结婚,夹山镇格言治家理事会给新人送去了特殊的贺礼——《夹山治家格言》,并让刘冬云带领亲朋好友一道诵读,婚礼在这份“满满的仪式感”中走向高潮。这是夹山镇开展“格言治家”活动倡导文明新风的生动缩影。如今,《夹山治家格言》已走进机关、社区、校园,逐渐成了不少新人的“陪嫁品”,成了邻里和睦的“千金方”,成了中小学生的“朗读课”。
“家庭文明档案”走出善治新路
2019年8月,夹山镇在继承“格言治家”的基础上,依据村规民约,在全镇17个村(社区)推行家庭文明档案工作。
家庭文明档案分为“红”“黄”“黑”榜。“红榜”记录家庭成员的文明行为;“黄榜”记录家庭成员因故意或过失对家庭其他成员、乡邻等造成负面影响,但通过努力可以改正的不文明行为;“黑榜”则专门记录家庭成员的严重违法及犯罪行为。
“我们不吝啬红榜,谨慎记黄榜,黑榜没商量。同时设立纠错机制,让群众有改正错误的机会,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夹山镇文化站站长钟克宏说。
家庭文明档案,怎么建?村民自治是根本。一开始,该镇的《夹山镇家庭文明档案实施细则(试行稿)》遭到各村(社区)反对。“我们多次召开村组负责人会议、群众代表大会征求意见,发现大家并不反对‘家庭文明档案’,而是不赞成搞‘一刀切’,主张细则因村而异。”该镇党委书记周鹏介绍,我们很快调整了思路,不搞全镇“一张表”,细则“一刀切”,把档案“记录权”交给群众。
如今,夹山镇的17个村(社区)纷纷成立各自的家庭文明档案协会。各档案协会以屋场会、村民小组会、上门走访等形式,依据村规民约,结合当地的村情民情制定细则,再由全体村民投票决定。很快,各村(社区)细则陆续出台。
杨坪社区是最先启动的社区,该社区细则中的“红榜”分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环境美化、安全稳定、政务便民、民生改善六部分。有些条款很有趣:“村民养殖鸡鸭100羽、肉猪5头记红榜一次;子女考上一中记红榜一次;研究生、博士生家庭记红榜两次……”
家庭文明档案,有何用?引领家风村风乡风,崇德向善见成效。汉丰村村民覃道金,脾气刚,经常与兄弟、邻居闹矛盾,村干部上门做工作无济于事,档案被记了“黄榜”。一天,覃道金主动约来兄弟姊妹,请回被他“赶走”的治保主任开家庭会议,表示要改掉坏脾气,请大家监督。矛盾因此一笔勾销,兄弟和好如初。
目前,夹山镇以“一户一档”的方式,为全镇1.36万户家庭建立了文明档案。其中,全镇家庭文明档案记录“红榜”3880多个,“黄榜”530多个,“黑榜”9个。一场新实践,使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组织动员模式变成了自下而上的联动模式,搞活了乡村治理工作一盘棋。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