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换新颜 乡村美景入画来
——武陵区农业农村局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纪实
水泥路面宽敞平坦,乡间小道绿树环绕,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穿行于武陵区各村(社区),一幅“水清、路洁、景美、人和”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就像一双神奇的“魔术手”,抹去了昔日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旧标签,点亮了美丽的新风景。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近年来,武陵区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一二三四”工作法(即出台一套制度、强化两个保障、坚持三项原则、聚焦四个关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2020年、2021年,武陵区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市区”称号。从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到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乡村变美了、生活更好了”成为人们的共同感受。
“一套制度”擘画乡村新貌
关键词 “1+X”政策体系
“干净、整洁、优美的乡村环境是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也是群众期盼所在。这几年,我们以党建为引领,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凝聚各方力量,整合项目资金,向垃圾、污水、‘三堆’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宣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武陵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益平告诉记者,结合实际情况,武陵区制定出台了乡村振兴“1+X”政策体系。
其中“1”是总方案,即《武陵区乡村振兴提速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通过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文化,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打造基础设施完善、乡风文明、产业繁荣、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X是配套制度,即《武陵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武陵区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奖励办法》《武陵区乡镇文明城市创建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方案》等系列配套文件。通过细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和任务,武陵区建立了区级统筹、乡镇主体、村级实施的责任机制和长效保洁机制。
根据村庄自然禀赋、人文内涵、产业特色,聘请专家团队精心编制乡村规划,突出特色化、地域化,提升乡村建设层次和水平,着力打造留得住乡愁、聚得起人气、望得见未来的美丽乡村。
“两大保障”提升整治支撑
关键词 组织保障 资金保障
2021年农业面源污染整治项目投资1000万元,2022年农业面源污染整治项目预计投资5000万元;累计建成垃圾中转站11座,收集生活垃圾桶点80个,日清运垃圾量约72.8吨,年清运垃圾总量约2.65万吨……一组组数字,展示了武陵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大手笔”。
组织保障和资金保障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武陵区农业农村局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强化组织保障和资金保障,从农村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入手,下大力气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武陵区农业农村局抽调专人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具体负责工作协调、组织推动、督导考核;各乡镇明确班子成员分管,组建专班负责推进,形成了区、乡、村三级联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格局,推动整治工作从点、线、面向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得到了有力组织保障。
资金保障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武陵区共投入1100余万元,用于14662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并争取了中央资金6000万元用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此外,武陵区对乡村振兴示范片的16个重点示范村按每村80万元的资金予以保障;区级财政保障年度农村清扫人员运行经费880万元……
“三项原则”优化整治路径
关键词 分类推进 因村施策 示范办点
芦荻山乡充分弘扬黄爱烈士的革命精神,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红色文化;丹洲乡为破解“空心房”治理难题,用文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以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河洑镇以昌龙合作社为标杆,打造辐射周边种植、采摘、餐饮、游玩一条龙的综合体……武陵区乡镇建设可谓是各有千秋。
没有农业特色产业支撑,再美的乡村风貌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为此,武陵区农业农村局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入乡创业,挖掘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让乡村更具人气,让农民的口袋更鼓。
武陵区农业农村局将分类推进、因村施策、示范办点作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三项原则。
在工作中,武陵区农业农村局坚持抓规划编制,坚持分类推进的原则,按照聚集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针对各个村的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区位条件,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将全区分为片区示范村和一般推进村,分年度、分阶段推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有序提升。
坚持因村施策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尊重民俗民风、尊重新发展理念、尊重农村工作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对标“三面五清”,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突出特色、保留个性,防止“千村一面”。
坚持示范办点原则,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户与户、村与村、镇与镇之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比活动,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四个聚焦”突出整治成效
关键词 垃圾清理 污水治理 村容村貌 长效机制
只要不下雨,晚饭过后,喻志英喜欢在家门口的幸福屋场散步,与邻居拉拉家常。“2020年,幸福屋场启动建设,经过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后,村里样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河洑镇南湖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方告诉记者,这都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以前这里的环境卫生很不理想,村民习惯把杂物、柴火等堆放在房前屋后,垃圾随手扔,污水也没地方排放。近年来,村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修建了排污渠,设置了垃圾桶,配备了保洁员,村子一下子变干净了。
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武陵区农业农村局始终聚焦垃圾清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长效机制建设。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整治成效,武陵区农业农村局聚焦垃圾清理,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中转、区处理”的处置模式,建立了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一体化模式,并在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引导农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鼓励乡镇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机制。
聚焦污水治理。在各乡镇依托项目修建集中污水处理池,整合环保、水利等资源,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水利清淤,大力开展沟渠清淤与池塘建设,推进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分流分类处理,确保农村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河道和沟渠,有效减少污水乱排乱倒现象。
聚焦村容村貌提升。在完成所有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基础上,开启乡村振兴示范片“多规合一”发展规划,突出弘扬红色文化、发展休闲农业,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加强“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绿化,基本实现村(社区)主要出入口、主巷道、公共活动空间等公共场所路灯全覆盖,有序推进绿化和亮化。
聚焦长效机制建设。以“美丽庭院”“文明星级户”评选活动为载体,建立选优评优机制,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同时推广“我爱我家”农村人居环境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发挥乡镇干部和环卫保洁队伍的日常管理效能,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智能化长效管护新模式。
一条条道路将村村相连、一个个小院整洁优美、一盏盏路灯照亮村庄、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武陵区广袤的田野乡村正见证着一场深刻变革,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行动仿佛一支画笔,笔触之处挥洒出一幅大美乡村的宏伟画卷。沐浴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春风,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写在脸上,荡漾在笑容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