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谱写文明新篇——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综述
近日,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发布,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和培育文明乡风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乡村振兴局今年组织开展了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征集推介活动。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经过评审、公示等程序,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水峪村、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龙交乡王家沟村、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明月镇白庙村等38个村入选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这些典型案例,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群众组织和村规民约作用,细化婚丧嫁娶操办标准规范,积极探索创新,建立道德约束激励机制,传承弘扬良好家风家训和传统美德,强化移风易俗宣传引导,有效治理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生动展示了各地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实践成果。其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将在广大农村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党建引领,榜样带动育新风
党的领导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入选案例中,各村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制定切合实际的村规民约,发挥群众身边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形成除陋习、树新风的浓厚氛围,传递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价值追求,引导村民积极投身文明乡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
天津市武清区王庆坨镇大范口村开展党员挂门牌、亮身份、开展公益活动,让每一个党员户都成为一面旗帜。全村上下形成党员带头勤劳致富、带头遵纪守法、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头移风易俗、带头参与村里各项公益活动的浓厚氛围。
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龙源坝镇雅溪村在党支部的号召下,全体党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成立一支由妇女小组长组成的“红娘”队伍,深入未婚青年中提倡低价彩礼;组建一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将文明乡风融入“三句半”“车马灯”等表演中,陶冶、教育和引导群众。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把士村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的领导小组,组织成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生态保护志愿服务队”等8支志愿服务队伍,激发群众参与村寨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弘扬节俭勤劳、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铜钟乡坳上村多年来保留“湾子夜话”座谈会传统,党员村干部利用晚上农闲时间,到各个村湾面对面向村民宣讲乡村振兴、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相关政策法规和工作要点,使村民响应政策的能力和文明素质显著提升。
以文化人,美德润心倡文明
文明素质贵在养成。在文明乡风建设过程中,这些入选案例村庄注重以文化人,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培育公德、淳化民风的作用。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德、红色文化基因等文化因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优秀农耕文化、良好家教家风在文明乡村建设中释放新活力,提升村民的荣誉感、自豪感。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影响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塘湾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泾十字挑花”艺术工坊、“四喜风糕”课堂、婉娥沪剧小社等阵地为依托,让村民群众在参与文化传承中提升文明素养。该村还建立农家风情馆,唤醒群众民俗文化记忆;打造国内首家母亲花文化园,弘扬塘湾慈孝家风;开展百姓文化大舞台和小戏小曲展演、“塘湾影像”摄影征集等活动,大力弘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新风尚,推动乡风文明和村民素质双提升。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钢山街道后八里沟村精心打造“孝善后八”“书香后八”“红色后八”“国学楼栋”等一系列村落文化品牌,建设了以“孝、悌、敬、诚、善、恭、礼、谦、宽”为主题的孝贤广场,以孝贤文化典故和村庄孝贤模范为主线的孝贤文化一条街等,让村民在传统文化熏陶中提高素养、提振乡风。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新圩镇坝头村以廉孝文化为切入点,整合农家书屋、广播站、下坝戏台、“绿荫党校”等宣传阵地,传播科学理论、凝聚思想共识,结合当地民风习俗,探索开设“乡村文化小厨”,让“文化课堂”走到群众家门口,弘扬廉孝文化,培育文明新风。
创新机制,堵疏结合除陋习
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各地深化对乡风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从村民生活细处入手共育文明,创新思维做好新时代移风易俗,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入选典型案例村庄在制定群众认可、约束有力的村规民约基础上,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有效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同时,积极探索“道德银行”“文明积分”“红黑榜”等道德约束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风清气正、文明美好的新风尚。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明月镇白庙村开设“乡约银行”,给每个农户发放美德存折,从行孝、积善、讲信、从俭、尚勤等方面细化条款和积分,积分可兑换相应奖品,并作为评优和发展党员、任用村组干部的重要依据。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三封寺镇莲花堰村举行“星级家庭”评选,把村规民约、移风易俗、人居环境等内容融入评比标准,评出五星至一星家庭,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该村还特别关注“母亲”对一个家庭的重要影响,举办“母亲课堂”等一批精品课程。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羊泉镇安子头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推行“28123”模式,即规定每桌酒席的用烟不超过20元/盒,酒不超过80元/瓶,村民随礼不超过100元,酒席数量不超过20桌,每桌席面饭菜不超过300元。该模式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
各地实践和经验启示我们,文明乡风建设要在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将乡村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举措相结合,将移风易俗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将广大党员的表率作用和群众的力量智慧相结合,用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激发群众参与文明乡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