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窝子”变为“聚宝盆”
——汉寿县自然资源局驻沧港镇友谊桥村工作组乡村振兴工作小记
在汉寿县德汉大道上有一座桥,叫“友谊桥”。邻近桥的这个村就是沧港镇友谊桥村。这两年,村里一年一个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天天变美丽变富裕。说起友谊桥村的“蝶变”,当地人会津津乐道驻村工作组为村里实现乡村振兴所做的工作。
2021年6月,汉寿县自然资源局派来工作组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该局干部王启华成为了友谊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入驻友谊桥村后,王启华一头扎进村里,走农家、察村情、访民情。当她全面了解村情后,王启华和工作组的同事们制定了“坚持党建引领、盘活资产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为主线的发展思路。工作组的同志们下定决心,要让友谊桥村这个“水窝子”变为“聚宝盆”。
说干就干,王启华和工作组的同事们大胆地做了三件令全村人震惊的大事。
修路为第一件大事。2016年,西林村还是薄弱村,村集体水面发包价每亩均价不到100元,有些水面还收不到承包款,原铁路村集体水面承包价也只有每亩200元左右,村集体经济收入非常薄弱,没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为谋取发展出路,王启华和村“两委”班子先是到户走访党员和群众代表100余户,广泛征集党员群众关于村里发展的意见建议,再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最后集思广益决定:一是将村主干道路基扩宽至8米。二是盘活闲置资源,将现有千亩水面进行有效利用。三是有水面的道路要拓宽至5米,为之后招商引资打下基础。
发展路子定下后,王启华和村干部带领党员群众凝心聚力筹集资金修好路,发动本村的乡贤能人捐一点、群众筹一点,向上汇报请求支持一点,村里的主干道都铺上了便利的水泥路、沥青路。“路畅”为发展产业打下了交通基础。
路通了,盘活资产资源成为第二件大事。工作组和村“两委”摸清了家底,发现村级集体经济来源主要靠村属2000多亩坑塘水面对外养殖承包经营,过去一年每亩仅200元左右集体收益。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亲自上门,一户一户做原承包户的思想工作将水面流转到村集体统一管理。流转后,村里将常规鱼池改为精养甲鱼池。通过改造,盘活了村集体资源。水面从原发包价格每年亩平不到150元提升到亩平450元,集体经济收入仅此一项就达到46.71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变“传统养殖”为“水里生金”成为工作组的第三件大事。从常规鱼池到规模养殖甲鱼,村集体收入翻了几番。村民的钱袋子怎么才能鼓起来,工作组又为农民找到了增收的渠道。去年,工作组通过县农业农村局将华甲生态甲鱼有限公司引进友谊桥村,村里成立了众进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动全村农户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统一集体经营。第一期投产510亩,实行村集体统筹,村里以每亩800元的价格回租承包户的鱼池,再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集体发包给华甲公司,仅此一项就总共为农民增加收入约20万元。同时,该村依托支农振兴贷款300万元,以集体资产入股华甲公司,每年保底分红收入就达40万元。
目前,整个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第一期流转的700多亩建成高标准养殖池已投入生产,展示大厅、孵化房、科研室等设施都已建成。11月5日,中国(汉寿)甲鱼大会在汉寿县隆重举行,友谊桥村的华甲生态甲鱼产业园作为会议的主要观摩现场,引起市县领导关注。产业园建成后,村集体年收入预计达到200万元以上,可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全村群众年均分红400元以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