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乡村振兴小车间赋能村集体经济大发展
今年来,津市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累计建成乡村振兴车间25家,吸纳农民群众就业1117人,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52万元,助力全市全面完成年度“薄弱村”消薄任务1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居占比达到60%,较2021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
千方百计把乡村振兴车间引进来
积极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努力让乡土情节和反哺情怀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一是明目标、定任务。围绕“消薄攻坚”目标,将建设乡村振兴车间作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鼓励和倒逼镇街齐发力,在人口集中居住地,镇街均需新建2个以上乡村振兴车间,每个乡村振兴车间力争带动村集体当年创收10万元以上。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乡村振兴车间数量达到50家以上。
二是给政策、强吸引。出台土地、税收奖补、就业稳岗等专项扶持政策,鼓励并支持镇街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发掘本地资源优势,把握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经济向内地转移机遇,积极引进代加工“微车间”,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加工产业。
三是拜乡贤、找能人。镇街和村居全面梳理乡贤能人,建立对接联系清单,逐一沟通联系,对有实力、有意愿支援家乡建设发展的乡贤能人,由政府分管领导、镇街及村居主要负责人带队登门拜访,把家乡的发展现状、老乡的期盼和政府的规划讲清楚、说明白,始终以最大的诚意争取他们的支持。今年来,为建设脱贫致富乡村振兴车间,各镇街和村居累计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合作恳谈会21次、调研考察行动47次。
争分夺秒将乡村振兴车间建起来
发展村集体经济等不起、慢不得,坚持将能够落地的乡村振兴车间以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建好用好,发挥出强镇富民的最大效果。
一是盘活资源确保车间立得起。认真梳理村居闲置资产,如撤并停办的学校、合乡并村后闲置的村部、水利设施等资产的建设用地、建筑物及附属设施,按照“集体所有,有偿经营、符合生产”的原则进行甄别比选,第一时间改造成乡村振兴车间,让村集体通过参股经营、联合开发、租赁等方式持续增收。
二是宣传发动确保车间有人干。农村群众进工厂最担心的是背井离乡难顾家、时间固定不自由、技术不好挣钱少。津市市坚持提前宣传发动、做好思想动员,由镇村组织群众代表前往企业总部和外地示范点考察参观,在公开乡村振兴车间的具体岗位要求、上下班情况、计酬方式标准等内容基础上,聘请法律顾问把关就业合同,并承诺有疑虑找政府解决。目前,全市乡村振兴车间全部兑现承诺,1117名就业群众吃下定心丸,实现就业、顾家、致富三不误。
三是优化环境确保车间运行好。入驻村居的乡村振兴车间全部比照园区落户企业标准,实行车间内的生产运行等事务企业自主办,车间外办证许可等事务镇村办。在企业开办、规划建设、消防验收等方面,按照津市“一件事一次办”和政务下沉“六个一”要求,全部开辟绿色通道、一条龙服务完成。在社会治安、信访稳定等方面,除加装监控设备、纳入“天网”工程进行物防技防外,镇村还组织巡防队、志愿者等人防队伍加强巡逻管控,确保车间安心生产、企业安全运行。去年12月,毛里湖大山社区成功引入浙江义乌派对集团,其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服装、假发、面具等组装加工车间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从签约到选址招工、再到投产达效不到20天,运营10个月来,已实现产值30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00万元。今年,该公司又投资5000万元,盘活某乡镇企业闲置厂房,正新建胶带、纸盒加工乡村振兴车间10间,建成投运后可实现产值6000万元,带动就业450人,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0余万元。
坚持不懈让乡村振兴车间强起来
津市市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车间的带动下取得较好成效,但要获得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把乡村振兴车间做大做强。
一是以共同富裕的思想做好车间。共同富裕是国家战略,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实现共同富裕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也离不开企业家的参与。津市市坚持激励企业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鼓励发动本土企业家、引导支持资本下乡,建设更多更具实力的乡村振兴车间。
二是以工业发展的思维做大车间。分散独立的乡村振兴车间天然少一些规模效益、缺一点市场竞争力。为此,津市坚持与企业一道,推行“总部+车间”“车间初加工+园区深加工”的发展模式,助力龙头企业引领乡村振兴车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如派对集团即将签约落户津市高新区,将再投资1亿元,引进包装、塑料产品、电子配件等10条生产线,预计年产值规模达到50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750个。
三是以融合发展的思路做优车间。乡村振兴车间的生命力在于扎根本土、贴近市场、顺应需求,只有把一二三产融合起来,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津市市坚持把发挥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对接市内市外两个市场作为做强乡村振兴车间的有效途径,让村集体经济收入源源不断。如拥有“中国藠果之乡”之称的津市白衣镇,坚持擦亮“津市藠果”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品牌,引导群众栽种优质藠果3万亩,引进台资企业台龙食品投资1亿元,在集镇建成了2万平方米的藠果初加工乡村振兴车间,在园区建成了年产能达2万吨、就业达200人的深加工生产线,藠果相关产品近售湘西北、远销东北亚,总产值达3亿元,白衣镇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的50%以上来自藠果产业。近期,白衣镇正统筹财政扶持资金和村自筹资金联合兴办藠果洗果乡村振兴车间,投产后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可再增加20万元以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