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场蔬菜俏销
春节期间,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白鹤镇郑家河社区郑太有机农场里,一片繁忙景象。送货的师傅们开着三轮摩托车,满载着萝卜、大白菜等新鲜蔬菜送往常德城区。
“近些年,市民对食品健康越来越注重,郑太有机蔬菜销量呈上涨趋势。目前,基地每天线上订单出菜量约300公斤,加上城区4个门店,每天出菜总量约500公斤,比去年同期翻了2倍。”郑太有机农场负责人申宗昌告诉记者。
郑太有机农场成立于2010年,农场流转郑家河社区部分农户土地1200亩,以有机蔬菜、水果种植和农产品加工为主,相继引进了优质果蔬品种30多个,其中23个果蔬品种获得过国家有机认证。“这几年我们建立了专门的团队,推出了线上小程序。”申宗昌介绍,每天晚上9点线上订单汇总后,由供应链团队向基地下单。第二天凌晨4点,基地开始按订单采摘、分拣、包装,清晨6点,第一车蔬菜开始发往城区。整个上午,基地都要不断地发货、补货,满足城区个人客户和餐饮店的供货需求。
在农场内行走,两旁大棚林立。申宗昌推开一个大棚门,泥土混杂着青菜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一片片上海青、大白菜、芫荽、胡萝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记者仔细观察,这个蔬菜大棚有些“不一样”:大棚上方,每隔一段距离就悬挂着一个长条形的小槽,大棚的顶端也不是常见的三角形尖顶,而是拱形的半圆顶。
“农场主打有机农业品牌,当然是生长环境越自然越好,大棚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控制温度。在不打药的情况下,需要棚内适宜的温度确保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力,进而让蔬菜健康成长。基于这一点,我们摸索设计出了这种大棚。”申宗昌笑着介绍。长条形的小槽是大棚里的中央空调,主要是为了应对冬天极寒天气和春季的“倒春寒”。“以前的尖顶大棚,会出现冬天热空气锁不住,容易往外跑,夏天热空气又排不畅,棚内温度过高的情况。”申宗昌指着棚顶中间一排立柱解释,经过几年摸索,他把侧面从三角形变成了拱形,中间立柱旁的长方形板块设计成一条窗户,方便热空气从拱形处外排。“这种设计,让棚内的风道线路更流畅,更符合常德气候特征。”
这时,几位大姐拿着小铲子走了进来。“胡萝卜地里要除杂草,芫荽也要摘了。”申宗昌简单交待后,她们便忙开了。一会儿功夫,她们就从胡萝卜地里拔出几大堆杂草。“她们是周边的村民,到基地里打工,都是平时熟悉的活,又离家近,根据工种和工作量不同,每天能赚80元到100元。”申宗昌说。一旁一位戴帽子的大姐搭话:“年轻的时候,我也到广东那边打过工,现在年纪大了,出门打工不现实。”她告诉记者:“农场租了我们的地,我又能到这里做点农活,工资日结,回家还能照顾屋里的事,很方便很好。”
“2023年,我们将全力打通有机农业的产业链,尤其是突出食品加工环节,不断提升有机蔬菜的附加值。”申宗昌介绍,目前,农场已经完成了从田地到餐桌的有机产业链布局,但产业链还没有实现全品类畅通。基地将打出自己的有机蔬菜加工品牌,不断延伸产业链。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