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稻鳖共生 喜迎春暖花开
种粮大户肖金良笑称自己是“打不死的小强”。
去年,他经历了两次磨难:一是3月的一场大火,11台农机具尽毁;二是夏秋时节的特大旱情,晚稻种植遇到困难。
1月30日,在汉寿县洋淘湖镇冲天村,肖金良迎着暖阳向我们走过来,步履轻快,笑容满面,他说:“去年,我的稻鳖丰产了,卖了9000多公斤,价格也不错,损失赶回来一大半。”
话音刚落,他马不停蹄地带着我们去参观他的“成果展”——院子里停放着各式各样的农机具,仓库里摆放着充足的农资,就连那间曾经“烧伤”的房间,他都重新改造成了冷库。
我们跟随着肖金良的步伐,感受着他的喜悦。
不得不说,肖金良的农业发展之路布满荆棘。2008年,他拿出所有积蓄,扩大鸭子养殖规模,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饲料运不过来,鸭子销不出去,最后,他血本无归,负债累累。
在外打工数年,2015年肖金良再次回到农村,东山再起。“你不怕再失败吗?”记者问。“不怕,我就是爱农业,失败了再来。”肖金良回答道。
这次,他终于成功了。
最初,他加入了汉寿县农业农村局示范推广的“水稻+N”种植中,开始稻鸭、稻鳖共生连作。同时,他牵头成立了汉寿县盈通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带领大家“抱团取暖”。几年间,合作社成员由30人不到发展到200余人,并为社员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90%的社员采用稻鸭、稻鳖连作模式,亩产增收2600多元。
“今年的正月初二,我去了湖北省潜江市、荆州市等地学习稻虾套养模式。他们油稻轮作、冬闲田不闲的模式对我启发很大。”肖金良认为,做好农业,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多年来,他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培训、外出学习,逐渐成为了一名“养殖专家”。
他告诉记者,瓦片中的有些物质,对稻鳖的四肢有伤害,于是他将围栏改为瓷砖,稻鳖品质逐渐提高。稻田里的杂草、田螺、螟虫等是喂鸭子的上好饲料,鸭子又能吃掉稻秆上的害虫,既起到了生物防治的作用,又节约了水稻种植成本和养鸭成本。
这样的经验,他逢人就说,毫不吝啬。
漫步在田埂上,肖金良一边与记者聊天一边做着事,一会儿功夫,他和工人就将两桶育好的稻鳖苗慢慢地放进稻田。再过几天,肖金良的2万公斤稻鳖苗也将逐步放进2000亩双季稻田里,共同迎接暖春的到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