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水产品也不例外。人们对水产品的要求除了讲究鲜嫩可口、营养丰富、价格合理外,还对其安全质量指标非常关注,消费无公害食品已成为一种消费趋势,这其中当然包括水产品。有利的市场需求为从事水产养殖业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好机遇。
一、生产无公害水产品有什么要求
首先,养殖基地必须经过认证,其中最主要的是大气、土壤、水质必须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国家标准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农业部标准的要求;其次,必须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养殖,从苗种放养到饲料、肥料、渔药等一切投入品的使用,再到产品的捕捞、贮运、质检、包袋、上市的各个环节均需符合相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第三,产品必须经过政府指定的权威质检机构的抽检、完全合格并颁证后方能进入市场销售。
二、从事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有哪些方法
(一)人工生态环境养殖法。即人工创造一个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环境条件的水域,依据水生生态学原理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进行无公害养殖。例如,种草养殖虾、蟹,现已成为发展无公害虾、蟹养殖,建设大面积生态养殖基地的主要模式之一;在鱼池埂子上种植葡萄或藤蔓类植物用以搭建遮阳棚养蛙,已成为蛙类生态养殖普遍采用的类型;鱼、畜、禽、草(菜)有机结合养殖法,即把畜、禽、水产养殖与饲草种植结合在一起,用无公害商品饲料饲养畜、禽、鱼,池埂边坡种饲草饲养鱼类和禽畜,畜禽粪肥经沼气池发酵后作饲草和培育水质的肥料。冬季清塘的鱼池肥泥又可用作种草的基肥,从而形成了物质流的良性循环,这是我国最经典的人工生态系统养殖法,也是无公害水产养殖很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形式。
(二)多品种立体养殖法。水生动物在食物链的调控作用下生活在不同的水层,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将这一原理应用于水产养殖生产上,就形成了多品种立体混养法。例如,以草鱼(或鳊)为主养鱼、同池混放了一定数量的鲢、鳙、鲤、鲫等就是一种代表模式。该模式的多品种组合非常合理:用草料(或部分商品料)喂养草鱼(或鳊),他们排出的粪便可以肥水,有利于培养浮游生物,鲢、鳙滤食浮游生物降低了水质肥度,而鲤、鲫又以草鱼吃剩的残饵、碎屑和底栖生物为食,起到打扫环境卫生的作用。经过鲢、鳙、鲤、鲫的共同作用,既净化了水域环境,又促进了主养品种草鱼(或鳊)的生长。若在该系统中适当搭配一点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如鳢、鲇、鳜、鲈等),利用他们吃掉养殖水体中的野杂鱼和体质较差或生病的鱼体,不仅可防止主养品种的发病以及的疾病蔓延,还能降本增收。
(三)开放式流水或微流水养殖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河流及湖泊水库水体的自然落差进行流水养殖。由于水质好、环境优,配套使用无公害饲料,主养名优鱼类,只要饲养密度适当,一般很少生病,故不需用药或很少用药,产品通常能达到无公害水产品的标准。
(四)全封闭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法。这是当今最先进的水产品生产模式之一。他是在特定的养殖设施内,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养殖水体进行多重杀菌消毒、加温加氧,投喂无公害饲料,使养殖对象始终处在最佳的生活、生长环境中,基本上没有病害发生。产品不仅是无公害的,而且能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但这种养殖模式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点,目前仅适合在大中城市的周边及经济发达的缺水地区推广应用。
(五)水产品与农作物共生互利养殖法。这主要是指过去的“稻田养殖”方法,现在必须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的标准进行生产。
(六)使用微生物制剂养殖法。近10年来,微生物活菌制剂逐渐在水产养殖中得到应用推广,这给无公害健康养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较多使用的产品有光合细菌制剂,芽胞杆菌、乳酸杆菌制剂,益生素,西菲利,EM制剂等。他们能分解水体中的残饵、鱼粪等有机质,降低水中的氨氮含量,使养殖水体变清洁,从而改善了环境;他们能改善养殖对象的胃肠道内环境,增强食欲,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报酬;他们还能强化养殖对象的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还能强化有益菌群,防止和减少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与蔓延。
(七)休药期养殖法。生产过程中需要防治病害时,必须选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渔药,而且要从严掌握用药量。在产品上市销售前的1个月或更长时间,停止用药,以确保产品能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的要求。这种方法是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重要方法之一。
(八)自然生态系统养殖法。利用无污染的天然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等)及其天然饵料,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基本上不投饲,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这是今后获取高品位水产品的一个重要手段。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