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鹌鹑孵化率措施
1 种蛋选择
种蛋应新鲜,花色要好,符合不白皮、不软皮、不沙眼的要求,其蛋重一般在9~12 g或以上,蛋形应一头稍尖,一头稍圆,蛋的直径与横径比以1∶1.4为宜。
2 种蛋保存
种蛋贮存室要空气流通,室内无蚊蝇、无鼠害,室内的有害气体浓度应在规定的卫生标准以下。种蛋不宜震动,要防止冷风直吹和太阳直射。种蛋保存时间:夏季7~8 d,冬季不能超过10 d左右。
3 种蛋消毒
种蛋入孵前应进行一次消毒,可将种蛋放入蛋盘内(蛋直立或稍倾斜,大头朝上)后放在蛋架车上推入孵化机内进行消毒。一般可采用熏蒸法消毒,用药量为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28 mL,熏蒸时间为20 min。
4 温度掌握
孵化温度相对稳定在37.8~39 ℃,因鹌鹑胚龄、品种和季节的不同,可适当调节孵化温度。一般情况下,胚龄愈小,要求孵化温度相对高些,随着胚龄的增加,其孵化温度可适当降低,蛋用型品种要求孵化温度偏低,兼用型品种则要求温度偏高,早春要求孵化温度稍高,以后随气温逐渐上升,孵化温度可适当降低。孵化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0~25 ℃。
5 湿度控制
湿度一般是指孵化室内的相对湿度。湿度应随胚胎的不同发育阶段调节,孵化开始时,湿度应保持在55%~60%,中期为了排尿囊液和羊水,相对湿度应降低到50%~55%,后期为便于鹌鹑出壳,防止绒毛粘在蛋壳上,相对湿度宜提高到65%~70%。湿度主要是通过增减孵化器内水盘的面积和控制孵化室的洒水量进行调节。
6 通风换气
孵化过程中应随着鹌鹑胚龄的增长逐渐开大孵化器上的通气孔。孵化前8 d每天换气1~2次,8 d以后适当增加换气次数。孵化器内有出雏的情况下,通气孔应当全部打开,以利雏鹌鹑呼吸。
7 翻转种蛋
翻转种蛋的孵化位置和角度主要是使种蛋受热均匀,促进胚胎活动和防止胚胎与蛋壳粘连。孵化时应每2 h自动翻蛋一次,翻蛋的角度为60°,在出雏前2~3 d停止翻蛋。
8 验蛋
孵化期间一般应验蛋2次,通过验蛋可了解胚胎的发育情况。头照可在入孵后4~5 d用验蛋灯来照蛋,受精蛋颜色发红,可见胚胎血管呈蜘蛛状,中央有黑眼,未受精的蛋则透光度大,照蛋颜色与蛋壳色泽相似。二照应在入孵后10~13 d进行,此时应将胚胎发育中止的蛋取出,以免其发臭,污染孵化器内的空气。
9 确保出雏
种蛋入孵后16~17 d后便能出雏,如孵化温度比较均匀,一般可在2~3 h内出雏完毕。在立体孵化器内,由于孵化层次不同,温度不均,出雏时间应延长一昼夜。幼雏出壳羽毛干后即可放进预热的育雏箱中进行护理。难以出壳的雏鹌鹑可人工破壳助产。(摘自网络)■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