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情报》切实抓好春季农区灭鼠和稻种消毒工作(第2期)
一、春季农区灭鼠
发生实况:据各区(县市)植保植检站近日调查:全市稻田捕获率为0.83%-3.3%,平均2.28%;旱地捕获率为1.3%-6%,平均4%;农舍捕获率为1%-10%,平均4.68%;雌雄比1:1.24;幼体组占9.5%,亚成体组占49.8%,成体组占40.7%,老体组占0%。
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农区害鼠逐渐进入繁殖高峰期,各地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针对农田害鼠捕获率超过(含)3%或农舍捕获率超过(含)1%的重点发生区域,抓住春季防治关键时机,认真组织开展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工作,切实压低害鼠数量,保障春耕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同时,加大针对东方田鼠的监测力度,掌握其发生动态,做好应急防治准备工作。
统一灭鼠时间:3月中下旬(大面积春播前5-10天)。
主要灭鼠方法:①生态治理。整治农田环境,修整田埂、清理沟渠、捣毁鼠洞;利用鼠夹、鼠笼、粘板、圈套等方法人工灭鼠;做好室内防鼠;保护利用猫、蛇等鼠类天敌,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鼠作用。②化学灭鼠。要根据用药历史,注意轮换使用第一代(杀鼠醚、杀鼠灵等)或第二代(溴敌隆、溴鼠灵、氟鼠灵等)抗凝血杀鼠剂,防止害鼠产生抗药性;推广应用生物灭鼠剂雷公藤甲素、不育剂莪术醇等新型鼠药;继续大力推广毒饵站、TBS(围栏+陷阱捕鼠器)等灭鼠新技术,提高灭鼠技术水平,降低成本,减少污染。
二、稻种消毒
水稻浸种消毒工作,是培育无病壮秧和促进粮食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春播在即,请各地组织好种子消毒工作,并加强技术指导。
晒种、选种:浸种前晒种1-2天,清水精选种子,剔除烂种、病种和不健壮种子。
浸种消毒及拌种方法:常规稻先浸10-12小时、杂交稻先浸6-8小时,沥干后再进行药剂浸种消毒。采用25%咪鲜胺或25%氰烯菌酯2000-3000倍液浸种消毒10-12小时,预防恶苗病、稻瘟病,浸种后种子不需清洗即可直接催芽。
种子催芽露白后,稍加晾干,用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剂拌种,预防恶苗病、立枯病、烂秧、稻飞虱、稻蓟马等病虫。拌种时可加入0.01%芸苔素内脂(10毫升兑水250-500公斤),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显著增加秧苗抗寒、抗病能力,减少黄化、烂根、死苗。此外,采用薄膜覆盖等保护性设施育秧也是预防稻飞虱和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有效措施。
秧苗移栽前3-5天打好“送嫁药”,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吡蚜酮等药剂防治稻飞虱,稻瘟病历史病区可选用三环唑、春雷霉素进行预防。水稻根结线虫病发生田,可选用氟吡菌酰胺、淡紫拟青霉、噻唑膦等药剂浸根1-2分钟,半小时后移栽。
公益提示: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3、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第一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