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有文化传承的地方
常德,古称武陵、朗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有“川黔咽喉,云贵门户”之誉,武陵山和雪峰山在这里完美收梢,“湖南四水”的沅江和澧水在这里汇入洞庭。常德既是南方民族文化向北延伸的桥头堡,又是北方中原文化向南渗透的前哨站。湖湘文化与荆楚文化相互作用,形成了常德五音杂陈、多元并举的文化格局,造就了常德儿女上善若水、德行天下的精神品格。时序更替、华章日新,融汇南北的常德在与时俱进的多次蝶变中,成为充满活力、充满魅力的中国中部明珠。
湘楚名郡 人文荟萃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可以看见常德先民“先人一步”的智慧。
彭头山,一个人类文明史上闪光的名字,它把人工栽培水稻的历史拉至9000年前,出土的大量碳化稻谷壳和灌溉设施完备的古稻田,证明了澧阳平原是中国稻作农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城头山,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古城池,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鸡叫城遗址中,发掘出距今4700年的我国目前最早最完整的大型木质建筑,标志着常德率先进入了古国文明发展阶段。
站在郁郁苍苍的德山之上,远望滔滔沅江奔流而来。这里流传着“舜让天下而不受”的传说和“常德德山山有德”的民谣。德音袅袅,召唤着一批批文人墨客寻踪而来。陶渊明把理想的栖居地定位在“武陵人捕鱼为业”的桃花源,他在《桃花源记》中写道:“……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杜甫、李白、王维、刘禹锡、孟浩然、苏轼、袁宏道等人为寻找这理想中的家园,风尘仆仆而来,留下大量诗篇。
沅水畔的春申阁旁,“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曾在此招揽人才,雄图霸业;“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在传世名篇《湘夫人》中吟唱岸芷汀兰的美好;东晋名臣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照亮了一代代读书人的寒窗;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时见证了洞庭湖的滔天浊浪和民生疾苦,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埋下了种子。家国情怀,浩然正气,深深扎根在常德儿女的精神世界。
红色沃土 群星闪耀
常德全域被纳入湘鄂渝黔革命老区规划范围。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常德人民写下了慷慨悲壮的历史篇章。
辛亥革命中的常德力量强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宋教仁、武昌起义总指挥蒋翊武、武昌首义三烈士之一刘复基等皆为时代先驱。
“延安五老”之一、开国大典主持人林伯渠从常德出发,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自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斗争在革命的前沿阵地。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1927年9月10日,为了策应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常德发动文甲起义,打响了湘西北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沅澧大地武装暴动风起云涌。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1936年,毛泽东用一首《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盛赞了丁玲投笔从戎的胆识和勇气。作为率先抵达陕北的文人之一,丁玲用文艺形式积极反映我党我军和人民群众火热的斗争生活。
常德会战抗日纪念碑前,经常可见市民敬献的鲜花。1943年冬,日寇集结4个师团攻击常德,妄图经由沅水直逼川渝。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8000将士死守常德,最终战至80余人,可谓寸土寸血,有人将此次会战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9年秋冬之际,刘伯承、邓小平率二野主力集结常德,并在此成立中共中央西南局,拉开了解放大西南的序幕。“兵马已动,粮草急行”。常德人民迅速掀起征粮、支前的热潮,先后为二野补充筹集大米1048万公斤、柴草2008万公斤,还赶制了大量冬装、被服。邓小平动情地说:“常德人民及时为部队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和无私的帮助,人民解放军感谢你们!”
文脉传承 韵味悠长
始建于战国的常德河街,是文学巨匠沈从文心中的“湘西大码头”。他1934年从北京返乡,雇舟溯沅水而上,写下散文经典《常德的船》。1943年常德河街毁于战火,后“复活”于穿紫河畔。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此观看了常德丝弦、常德高腔和澧水船工号子等国家级非遗展示,称“常德是有文化传承的地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常德丝弦,唱词典雅,悦耳动听。历史上,江浙一带的乐师来到常德,带来了当地的时调小曲,与常德的风土人情和方言融合后,演变成独具风格的常德丝弦。还有高亢嘹亮的常德高腔,堪称常德地方文化的“活化石”;粗犷浑厚的澧水船工号子,展现了常德人民不畏风浪、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鱼米之乡出美食,擂茶米粉钵子菜。擂茶的历史可追溯到近2000年前,相传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奉命征五溪“蛮”,因水土不服,感染瘴气,饮用当地一老妇献出的祖传秘方“三生汤”后,疫病全消。“三生汤”即为擂茶。作为常德人待客的佳肴,擂茶文化赢得了不少点赞,台湾诗人余光中留下过“识得擂茶味,更羡武陵人”的咏叹。
“炖钵炉子咕咕嘎,不愿朝中做驸马。”炖钵就是常德钵子菜。钵子菜边煮边吃,先用大火炖,后用小火熬,其味先是浓鲜,之后干香风味渐出。不管盛夏还是寒冬,常德人餐桌上的炖钵都热气腾腾,就像常德人朝气蓬勃的生活。
潮起沅澧 乘风破浪
常德历来就是繁华的商品集散地,川流不息的沅澧之水,见证常德儿女勇立潮头的矫健身姿。新中国成立后,常德经济发展不断向前、连攀台阶,“粮仓”“烟都”“纺城”“酒市”“茶乡”成为城市名片。近年来,建成了常德经开区、常德高新区2个国家级园区,实现了轻工纺织、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数字等产业齐头并进的“春色满园”,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列。
桃花源里好耕田。习近平总书记在常德考察时强调:“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真正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走稳走扎实”。常德一直以来把守护好“洞庭粮仓”作为神圣使命,粮、棉、油、生猪等大宗农产品产量长期居全省前列,常德香米、常德茶叶、常德茶油等一批“德”字号品牌越来越响,全市9个县市区中有8个国家商品粮基地县、7个国家粮食大县,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20年位居全省第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常德的教育成为金字招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越扮越靓,沅、澧两水干流水质连续4年保持Ⅱ类及以上。漫步常德城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的起点,常德坚持锚定“三个高地”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常德建设的壮美篇章。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