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固本,振兴不竭!常德市乡村振兴局全力推进清廉机关建设
“政治建设三着力、基层减负四不准、权力运行五规范、项目管理六到位”,推进清廉机关建设以来,常德市乡村振兴局立足自身实际,紧扣“三四五六”重点环节,提高站位强化举措,以清风正气保障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力推进,“攻坚精神长存、清廉品格固本、振兴斗志不竭”的机关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召开党风廉政会议,推进清廉机关建设。
政治建设三着力,以忠诚担当强化清廉自觉
常德市乡村振兴局作为全市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统筹中心、协调中心、服务中心,坚持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对标清廉机关建设,通过着力守牢政治底线、着力加强政治学习、着力严肃政治生活,不断强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自觉。
一是着力守牢政治底线。防止发生返贫致贫是必须牢牢守住的政治底线目标。市乡村振兴局坚持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干部长期在乡村一线一户一户核算收入,一项一项检查政策落实,全市没有发生一例返贫致贫情况,“一户一画像”精准纳入、“一户一故事”精准帮扶的工作经验被国省推介。与市纪委监委联合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聚焦“光伏电站,小额信贷,饮水安全”开展“小主题大督查”,实现“小切口大民生”。以光伏电站运营光伏和收益分配的督查加强扶贫资产管理,以饮水安全的督查推动“三保障”问题动态清零,以小额信贷的督查确保政策落实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二是着力加强政治学习。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立健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开展脱贫攻坚精神大学习大对照大实践,不断增强历史主动性,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是着力严肃政治生活。不断强化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坚持民主集中制,推动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基层党建联系点、三会一课、党员民主评议、主题党日活动、“党员政治生日”等各项基本制度落实。
走进基层,优化和改进督查方式。
基层减负四不准,以务实作风整治形式主义
整治形式主义是清廉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市乡村振兴局正面回应基层痛点,通过“严控填表报数,不准层层加码;要统筹督查考核,不准随意宽泛;精简会议文件,不准低效重复;统一资料台账,不准弄虚作假”等四不准切实为基层减负,推进工作脱虚向实。充分加强全国全省防贫监测帮扶管理平台的运用,减少基层表格数据的填报。
优化和改进督查方式,督查方式以“四不两直”、暗访为主,督查范围以“点穴式”、小范围抽查为主,增强督查针对性,不新增考核环节、项目、内容。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公文“十二个不发”的规定,加强云视讯视频会议系统的运用,压缩同类会议,避免调研线路重复。工作发文减少30%以上,开到县级以下的会议减少30%以上。
权力运行五规范,以刀刃向内严格内部管理
“自今年起,事项申报、资金使用、公务接待、选人用人和调研宣传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刀刃向内强化单位内控管理。”为进一步深化源头治理,规范权力运行,市乡村振兴局在以上五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在规范事项申报中,要求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局领导加强对规定内容的学习,提高对个人事项报告的认识,严格按规定及时向组织报告个人事项。涉及资金使用问题,严守资金使用“一事一议”制度,对3万元以上大额资金的支付一律上党组会研究。充分利用公务用餐监督系统对公务接待和加班餐强化监督管理。
紧盯“舌尖上的腐败”,积极推行厉行勤俭节约,严防违反接待相关政策,超标准、超范围接待等风险。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执行党管干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民主公开、择优配强以及依法办事等原则选人用人。调研宣传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防止“扎堆式”、“作秀式”调研,坚决纠治“铺摊子”“堆盆景”等行为。着力营造清廉机关文化氛围,组织开展“清廉科室”“清廉家庭” 评比,引导干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项目管理六到位,以精细规范严防廉政风险
有效衔接项目资金管理一直是全市乡村振兴系统工作难点和热点,也是廉政风险易发点。市乡村振兴局聚焦“项目建设六到位”,统一制定标准,严格项目实施各个环节,着力防牢堵死廉政风险。一是项目库建设到位,要求衔接资金不得用于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无关的项目支出,负面清单的项目一律不得立项;二是资金支付到位,要求规定时间节点达到规定比例以上,坚决防止”突击花钱”、”以拨代支”;三是公告公示到位,严格落实“应公尽公”,公示时间、公示影像资料、公示内容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四是项目绩效管理到位,所有项目建立绩效目标申报表、绩效目标审核表、绩效运行监控表、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表,严格审查项目绩效评价报告,确保资金高效使用;五是项目全程监管到位,严格实行项目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全覆盖,严把项目实施主体审核关、项目完成验收关、项目绩效评估关,确保项目实施公开透明,阳光化运行;六是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到位,坚持扶贫资产规范化管理制度体系,严防资产漏项、资产漏管、资产毁损。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